关注学龄前期儿童意志成长

  • 来源:互联网
  • |
  • 2014-12-2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在学龄前期以前,家长们的主要注意力大多集中在孩子的身体健康和饮食搭配之上,到了学龄前期,由于此时的孩子已经有了健全的意识,有了自己的思维和对事物的想法,所以家长们一定要开始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意志成长。这一点十分重要。学龄前期是孩子意志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此时不注意对孩子正确的引导,很容易导致孩子的心理成长误入歧途,如果之后再想改变就非常困难了。现在大多数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把孩子当成掌上明珠来看待,这种做法其实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的,特别是不利于孩子的意志成长。那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怎样的呢。

所谓意志即自觉地克服困难来完成预期目的、任务的心理过程。新生儿没有意志;婴幼儿(婴幼儿食品)在言语发展的同时,行为受言语的调节,出现有意行动及抑制行动的状况,这便是意志的最前知形态。学龄前儿童的意志应得到进一步发展,如果家长一味娇惯,过于放纵儿童的行为,很容易使儿童产生消极的意志倾向,如依赖性、顽固性、冲动性。“自己来”是意志行动开始发展的标志,我们应抓住这一时机,以教育鼓励为主,使儿童的积极意志品质得到充分发展,那就是自觉性,坚持性、果断性、自制性。学龄前儿童的各项功能尚在发展中,家长应鼓励儿童参与各种活动。以就餐为例,儿童多凭兴趣自己进餐,但因各项功能的不足,进餐的准确性及手对工具的控制能力均受到影响,易将饭菜撒落桌上,或异脏衣服,同时会产生烦躁情绪。如果此时家长接过餐具开始喂哺,就助长了孩子的依赖性,久而久之,孩子就会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易形成消极的意志品质。反之,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通过一系列的教育途径,激发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鼓励他们坚持到底,这样就会使儿童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有助于积极的意志品质及良好性格的形成。因此,恶语相加与包办代替都是不可取的。唯有鼓励与恰当的教育,才能使儿童在获取营养的同时,培养能力,锻炼意志,为迎接学龄期的到来,做好身体与心理双方面的准备。

家长对于孩子的以为纵容和娇惯会导致孩子产生消极的意志,这是非常可怕的,这样的孩子往往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不利于其之后的学校集体生活,也不利于他的人际交往能力发展,而且,这种影响可能会非常深远,甚至有可能影响到孩子的一生。不管之前你是怎样对待你的孩子的,但是到了学龄前期,你就应该着重培养孩子的自觉性和坚持性,多鼓励孩子自己完成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这样做有助于增强孩子战胜困难的勇气,培养积极的意志力。一个孩子的良好性格形成需要家长的不懈努力,而一种消极性格的形成却非常容易。在学龄前期,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没有很好的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和意志成长,那么你的孩子可能会向着你不想看到的方向发展。如果说入学之后是孩子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时期,那么学龄前期就是孩子心理成长的重要时期,如何帮助孩子塑造良好的意志力是一项重要的育儿知识,作为家长应该多学习,并将学习的成果付诸于实践。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