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婴幼护理  3-6岁

专家论《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价值蕴涵

  • 来源:互联网
  • |
  • 2017-11-2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对学前教育质量及教育公平的日益关注成为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教育部制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重要举措。

  《指南》从其研制的过程到最后文本的形成,充分体现了科学性、性与先进性、时效性、操作性等特点。《指南》的研制工作历时六年,经历了五个阶段:文献研究、文本起草、效度检验、三次集中征求意见和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审议。笔者作为后两个阶段的参与者,为研制过程的严谨性、科学性所震撼,深深地感受到了在《指南》文本的背后凝聚了整个研制团队大量的心血与智慧。在不同范围内多次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地广泛征求意见,体现了教育部决策的性。

  《指南》的文本虽然不足50页,但它所承载的内涵与价值却极其厚重:既有的高度,又有人性的温度;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又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从本源上看,教育是一种基于人、通过人而又为了人的活动。教育的基本旨是树人育人,它以促进每一个儿童(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幸福为本。总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以人为本,在教育工作中的最集中体现就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育人为本”是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的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中的体现。

  《指南》“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表达的就是“育人为本”的价值。《指南》针对当前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误区,从五个领域描述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提出了具体的教育,这不仅彰显了“育人为本”的,还指明了科学育人的实施径。

  《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较为细致地描述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并提出了具有极强实操性的教育。

  教育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健全的教育应该既与社会的根本利益相一致,也与儿童的根本利益相一致;既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也能满足个体的需要。长期以来,人们偏重于对社会价值的追求,而忽视了对个体价值的尊重。

  儿童育价值的边缘教育价值的中心是我国基础教育与发展的重要特征。《指南》强调“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这些基本原则都是“尊重儿童”个体价值的表达。

  在我国,家长普遍存在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非平常心态,这种高期待的美好愿望与科学之间尚存在着很大的落差。《指南》科学地回答了3—6岁儿童“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应该学习什么(学习内容)、怎样学习(学习方式)”,以及教师与家长“应该提供怎样的帮助与指导”等有关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础性与根本性问题,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与家长科学施教的意识与能力,而且也有助于教师与家长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达成基本的共识,从而保持步调一致,结成更稳定的互惠关系,增强“家园共育”的合力。

  《指南》描绘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一般样态与普遍规律,无法涵盖丰富的个案,不能简单地对号入座。儿童的发展不仅具有个体差异性,也具有不同步性。每个儿童都有不同的成长速度,发展得早或发展得快,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发展得好。

  《指南》是价值导向,是行动纲领,不是筛查优劣的“标尺”,也不是统一训练的“清单”。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将会遇到诸多的困难、疑惑与曲解,但只要我们怀揣理想,不断地修正与完善教育与行为,扎扎实实地沿着《指南》的方向挺进,就一定会到达的顶点。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