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婴幼护理  3-6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公布 让孩子慢成长

  • 来源:互联网
  • |
  • 2017-08-3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教育部网站前不久公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给学前孩子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的成长设定了一个“阶梯”状的标准。3岁学会不跟陌生人走,4岁学会体谅父母辛劳,5岁学会说出家庭住址,6岁学会接受不同意见。近日,记者通过多方采访,对《指南》有了更深的理解。

  家住城西嘉南公寓的李女士,儿子今年4岁半,在某私立幼儿园上小班,去年就已会了20以内的加减法。今年李女士又给儿子买了7册共1000个字的识字书。“现在,他已了300多个,本来也没想刻意教,但后来发现孩子学得特别快,我们就有意识地让他每天学着认识2~3个字。”李女士说。

  而与李女士相同做法的家长并不在少数,拼命让孩子“超前学习”,让孩子小小年纪就开始背唐诗,学认字,在各种兴趣班、班之间穿梭。“小学化”倾向正在家庭中迅速蔓延。

  “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教育我家闺女,都5岁了,还特别内向,在幼儿园每天都尿裤子,尿完还不敢跟老师说。课间活动,她也基本不和别的小朋友玩。”某幼儿家长郑女士不无苦恼地告诉记者。

  刘女士家的4岁小男孩则相反。在幼儿园里,小家伙从来不“吃亏”,看到别的小朋友拿着好吃的、好玩的,他伸手就去抢,小朋友如果不给,他张口就咬。“老师我们,如果孩子再咬伤人,就要我们换幼儿园。我们在家里真管了,但是从来都没用。”刘女士说。

  对于《指南》,家长们都表示一出台就仔细看过了,“这给孩子的教育提供了一个参照,我会继续花时间好好研究,对着《指南》来做。”刘女士表示,首先她就想从《指南》中“社会”板块中找些具体做法来规范自己不听话的儿子。

  《指南》的主要撰写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湄就表示,教育部出台《指南》的初衷就是要给家长提供一份操作性强的幼教标准,防止“小学化”倾向的进一步泛滥。

  《指南》从五个领域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分别是: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学习与发展目标,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共32个目标。二是教育,根据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目标,针对当前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误区,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同时也指出了错误做法对幼儿终身发展的危害,为广大家长和幼儿园教师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共87条教育。

  与2001年出台幼儿园指导《纲要》不同,这是我国首次为幼儿成长设置标准,旨在转变的教育观念,防止和克服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据介绍,《指南》的研制工作主要经历了文献研究、效度检验、三次集中征求意见、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审议等四个阶段,从2006年起,广泛征求了100多位学前教育、儿童心理领域专家及120名有实践经验的幼儿园园长、教师和家长的意见,先后在全国东部抽取6个省(区),30个县(区)的4、5、6足岁幼儿各1200名,共3600名幼儿及其家长作为测查对象,于今年7月最终确定了《指南》的内容。

  《指南》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时,虽然得到了大多数家长的关注和肯定,但也有少数家长提出了担心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的顾虑。

  教育部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人认为,《指南》不仅指明了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基本方向,还为防止和克服“小学化”现象提供了具体方法和。“不可回避的是,小学择校现象和入学考试问题屡禁不止,一定会影响到《指南》的实施和贯彻落实,最终的还是幼儿的童年快乐和身心健康。”该负责人说道。他认为,眼下应严格规范小学招生程序,就近免试入学,杜绝各种形式的考核、面试、测试等选拔性考试,铲除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土壤。另外,要积极探索幼儿园和小学的双向衔接,幼儿园要科学、合理地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

  虽说,《指南》中具体了3至6岁孩子的具体发展指标,可以一定程度上让孩子的的培养速度慢下来,但社会上更多人士认为,《指南》的出台是就是遏制家长“输在起跑线”的思维定势。

  “家长患了一种病,集体焦虑症。”浙江省教育学会副会长鲁林岳说,“今天的家长对子女追求成功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因为现在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成败对家庭来说,是百分之百,简单的就是说,输不起。再追究下去,跟我们的文化、传统教育价值观有密切关系,跟人才观、幸福观存在误区有密切关系。”

  “我觉得身边的同学都很急,急着嫁人,急着找个稳定的工作,”在浙江大学新闻系的学生李伶说,“的年轻多追求自己的梦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然后再考虑安定下来。”

  杭州市教育局初等教育处处长蒋锋也有类似苦恼,“我们这两年开始重点查违规补课,有天晚上十点多,有家长打进市长热线投诉,我以为哪里在违规补课了,结果家长要投诉的是为什么不让孩子补课!”

  杭二中作为杭城重点高中的“第一梯队”,近年来挑战“轻负高效”教学,希望能“把时间空出来让孩子玩”,结果遭致家长集体反对。“他们问我,为什么不把时间利用起来给孩子补课?”校长叶翠微对此很无奈。

  浙江大学社会学教授冯钢认为:“有一种理论我听了不知道多少遍,家长对孩子说,如果考不上大学,你怎么跟有钱人家的二代拼,你怎么跟机关领导干部的二代拼,你根本拼不过。你唯一能拼的,就是你如果考进大学,你可能还有希望。”

  冯钢认为,在现在的时代背景下,家长焦虑不能完全避免,但当焦虑成为一种社会群体性疾病,并且非地互相传导蔓延时,那么在这个群体中最脆弱的那些人,一定会出现不的行为。而这些行为的承受者是他们自己的孩子。

  在远离高考的幼儿园,竞争也已然发动。“在好的幼儿园里孩子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比其他孩子有竞争力!”这是家长们普遍的心态,谁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家长们很急,很疯,很。他们的普遍心态是,恨不得把小学的知识全部在幼儿园里教完,近几年家长还热衷给孩子们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从事学前教育约30年的浙江省特级教师王芳说。

  “其实他们非常矛盾,他们知道要素质教育,要孩子心理健康发展,但关键时刻还是关注知识与技能。为什么?怕孩子输。”王芳说。

  新浪微博上一条对中国教育的“吐槽”,引来了众多网民的共鸣“中国教育的目标是望子成龙;标准是成王败寇;方法是死记硬背;手段是不断施压,还美其名曰压力即动力。至于孩子们是否真实,是否善良,是否健康,是否快乐,没人去想。最需要以人为本的领域,却最不拿人当人。”

  看来,家长的“教育焦虑症”,是一种社会的与无奈,其将在下一代身上展现。为此,众多教育专家发出呼吁:“家长自身同样是社会问题的者,需要治疗和引导,因此孩子应当首先从父母开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