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婴幼护理  3-6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发布

  • 来源:互联网
  • |
  • 2017-05-2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中国网5月23日讯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教育部研究制定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指南》旨在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科学养育态度,保障幼儿获得基本的学习经验。欢迎社会人士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宝贵意见和。意见可通过电子邮件和来函方式反馈。

  一、 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制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二、《指南》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为核心,旨在引导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

  三、《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两部分组成。

  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教育部分针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

  1.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2.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要注重学习与发展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而不要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

  3.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既要准确把握幼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又要充分尊重幼儿发展连续性进程上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是一种在身体上和上的完满状态及良好的适应能力。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为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应为幼儿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充足的睡眠和适宜的锻炼,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创设温馨的人际,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提高能力,形成使其终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

  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的精心和照顾,但不宜过度和包办代替,以免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性的发展。

  2.在提醒下,能保持正确的站、坐和行走姿势。 1.身高和体重适宜。(参考标准:

  参照《0-6岁儿童膳食指南》,为幼儿提供谷物、蔬菜、水果、肉、奶、蛋、豆制品等多样化的食物,均衡搭配。烹调方式要科学,尽量少煎炸、腌制、烧烤。

  2. 幼儿每天睡眠11~12小时,其中午睡应达到2小时左右;午睡时间可以随幼儿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

  提醒幼儿要保持正确的站、坐、走姿势;发现有八字脚、罗圈腿、驼背等骨骼发育异常的情况,应及时就医矫治。

  桌、椅和床要合适。椅子的高度以幼儿写画时双脚能自然着地、大腿基本保持水平状为宜;桌子的高度以写画时身体能坐直,不驼背、不耸肩为宜;床不宜过软。

  3. 愿意把自己的情绪告诉亲近的人,一起分享快乐或求得安慰。 1.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知道引起自己某种消极情绪的原因,能努力化解。

  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注意发现幼儿的优点,接纳他们的个体差异,不与同伴做横向比较。

  允许幼儿表达自己情绪,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如幼儿发脾气时不硬性,等冷静后告诉他什么行为是可接受的;发现幼儿不高兴时,主动问问情况,帮助他们化解消极情绪。

  3. 在帮助下能较快适应集体生活。 1.能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中连续活动半小时左右。

  3. 能较快适应人际中发生的变化。如换了新老师能较快适应。 1.能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中连续活动不少于半小时。

  每天为幼儿安排不少于两小时的户外活动,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替时要。

  2. 经常与幼儿玩拉手转圈、秋千、转椅等游戏活动,让幼儿适应轻微的摆动、颠簸、旋转,促进其平衡器官机能的发展。

  注意观察幼儿在新中的饮食、睡眠、游戏等方面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

  经常带幼儿接触不同的人际,如参加亲戚朋友,支持他与不同群体的小朋友游戏等,使幼儿较快适应新的人际关系。

  5. 能连续自抛自接球。 1.能在斜坡、荡桥和有一定间隔的物体上较平稳地行走。

  2. 鼓励幼儿进行跑跳、钻爬、攀登、投掷、拍球等活动,以及跳竹竿、滚铁环等传统体育游戏,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5.能行走1公里左右(途中可适当歇歇、停停)。 1.能双手抓杠悬空吊起15秒左右。

  5.能连续行走1.5公里左右(途中可适当停歇)。 1. 能双手抓杠悬空吊起20秒左右。

  1. 开展丰富多样、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身体活动,如走、跑、跳、攀、爬等,鼓励幼儿下来,不怕累。

  3.能用剪刀沿直线. 能边线较直地画出简单图形,或能边线. 能用筷子吃饭。

  3. 能沿轮廓线剪出由直线构成的简单图形,边线.能根据需要画出图形,线.能熟练使用筷子。

  3.能沿轮廓线剪出由曲线构成的简单图形,边线.能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或用具。

  提供画笔、剪刀、纸张、泥团等工具和材料,或充分利用各种自然、废旧材料和常见物品,让幼儿进行画、剪、折、粘等美工活动。

  引导幼儿生活自理或参与家务劳动,发展其手的动作。如自己用筷子吃饭、扣扣子,帮助妈妈摘菜叶、做面食等。

  幼儿园在布置娃娃家、商店等活动区时,多提供原材料和半成品,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与材料制作。

  为幼儿提供的塑料粒、珠子等活动材料要足够大,材质要安全,以免造成异物进入气管、铅中毒等。

  3~4岁 4~5岁 5~6岁1.在提醒下,按时睡觉和起床,并能午睡。

  1. 让幼儿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如早睡早起,每天午睡,按时进餐,吃好早餐等。

  帮助幼儿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引导他们不挑食不偏食、少吃或不吃不利于健康的食品;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

  提醒幼儿五官,如不乱挖耳朵、鼻孔,不用脏手揉眼睛,看电视时保持3米左右的距离等。

  1. 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论幼儿做得好坏都给予适当的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以免他发展自理能力的机会。

  2. 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如穿服和鞋袜、洗手洗脸、擦鼻涕、擦的正确方法。

  3.在公共场所走失时,能向或有关人员说出自己的名字、家庭地址、家长的名字或电线.在公共场合不远离的视线.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能遵守安全规则。

  要把热水瓶、药品、火柴、刀具等物品放到幼儿够不到的地方;阳台或窗台要有安全措施;要使用安全的电源插座等。

  在公共场所要注意照看好幼儿;幼儿乘车、乘电梯时要有带领;不能把幼儿单独留在家里或汽车里等。

  外出时提醒幼儿要紧跟,不远离的视线,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在河边和马边玩;要遵守交通规则等。

  帮助幼儿了解周围中不安全的事物,不做的事。如不动热水壶,不玩火柴或打火机,不摸电源插座,不攀爬窗户或阳台等。

  帮助幼儿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如:小心触电、小心有毒、下河游泳、紧急出口等。

  记住自己家庭的住址和电话,父母的姓名和单位,一旦走失时知道向求助,并能提供必要信息。

  可利用图书、音像等材料对幼儿进行逃生和求救方面的教育,并运用游戏方式模拟。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发展贯穿于身心发展的各个领域,对其他领域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对交往情境的判断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等,并通过语言获取信息,逐步使学习超越个体的直接。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宽松的语言交往,鼓励和支持幼儿与、同伴交流,让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有利于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

  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培养幼儿对文字的兴趣,通过机械记忆和强化训练过早识字不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一)听与说

  3. 少数民族幼儿能基本听懂普通线.在集体中能注意听老师或其他人讲线. 听不懂或有疑问时能主动提问。

  1. 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如:经常和幼儿一起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给他读图书、讲故事等。

  说话时注意语气、语调,让幼儿感受语气、语调的作用。如对幼儿的不合理要求以比较坚定的语气表示不同意;讲故事时,尽量把故事人物高兴、悲伤的心情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表现出来。

  1.愿意与他人交谈,喜欢谈论自己感兴趣的线.基本会说普通话的日常会话。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幼儿愿意学说普通线.能基本完整的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经历的事情。

  4.讲述比较连贯。 1.愿意与他人讨论问题,敢在众人面前说线.会说普通话,发音正确、清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幼儿会用普通话进行日常简单会线.能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一件事情。

  每天有足够的时间与幼儿交谈。如,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询问和听取他们对自己事情的意见等。

  尊重和接纳幼儿的说话方式,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如何,都应认真地倾听并给予积极的回应。

  鼓励和支持幼儿与同伴一起玩耍、交谈,相互讲述、趣事或看过的图书、动画片等。

  在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要积极为幼儿创造用普通线.引导幼儿清楚地表达。如:

  当幼儿因为急于表达而说不清楚的时候,提醒他不要着急,慢慢说。同时要耐心倾听,给予必要的补充,帮助他们理清思并清晰地说出来。

  3. 能在的提醒下使用恰当的礼貌用语。 1.别人对自己讲线.能根据场合调节自己说线.能主动使用礼貌用语,不说、粗线. 别人讲话时能积极主动地回应。

  2. 能根据谈话对象和需要,调整说线. 懂得按次序轮流讲话,不随意打断别人。

  4. 能依据所处情境使用恰当的语言。如在别人悲伤时会用恰当的语言表示安慰。

  幼儿表达意见时,可蹲下来,眼睛平视幼儿,耐心听他们把线.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如:

  结合情景提醒幼儿一些必要的交流礼节。如对长辈说话要有礼貌,客人来访时要打招呼,得到帮助时要说谢谢等。

  3.对生活中常见的标识、符号感兴趣,知道它们表示一定的意义。 1. 经常专注地阅读图书。

  当幼儿遇到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时,和他们一起查阅图书资料,让他们感受图书的作用,体会阅读的乐趣。

  向幼儿介绍医院、公用电话等生活中的常见标识,让他们知道标识可以代表具体事物。

  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体会文字的用途。如买来新玩具时,把说明书上的文字念给幼儿听,了解玩具的玩法。

  3 能随着作品的展开产生喜悦、担忧等相应的情绪反应,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绪情感。

  2. 能根据故事的部分情节或图书画面的线索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或续编、创编故事。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结合画面讨论故事内容,学习建立画面与故事内容的联系。

  和幼儿一起讨论或回忆书中的故事情节,引导他们有条理地说出故事的大致内容。

  在给幼儿读书或讲故事时,可先不告诉名字,让幼儿听完后自己取名字,并说出这样命名的理由。

  鼓励幼儿依据画面线索讲述故事,大胆推测、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改编故事部分情节或续编故事结尾。

  给幼儿读书时,通过表情、动作和抑扬顿挫的声音传达书中的情绪情感,让幼儿体会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2.在提醒下,写写画画时姿势正确。 1.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现事物或故事。

  准备供幼儿随时取放的纸、笔等材料,也可利用沙地、树枝等自然材料,满足幼儿涂画的需要。

  鼓励幼儿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或故事画下来并讲给别人听,让幼儿感受和体会写画的方式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把幼儿讲过的事情用文字记录下来,并念给他听,使幼儿知道说的话可以用文字记录下来,从中体会文字的用途。

  通过把虚线画出的图形轮廓连成实线等游戏,促进手眼协调,同时帮助幼儿学习由上至下、由左至右的运笔技能。

  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幼儿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主要包括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以及知识、能力和智慧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幼儿在与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信和自尊,在良好的社会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建立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幼儿社会性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发展起来的,应注重自己的言行对幼儿的潜移默化影响。

  2. 喜欢与熟悉的长辈一起活动。 1. 喜欢和小朋友一起游戏,有经常一起玩的小伙伴。

  2. 喜欢和长辈交谈,有事愿意告诉长辈。 1. 有自己的好朋友,也喜欢结交新朋友。

  1. 要主动亲近和关心幼儿,经常和他一起游戏或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与长辈交往的快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或师生关系。

  鼓励幼儿参加其他小朋友的游戏,也欢迎他带同伴到家里玩,感受有朋友一起玩的快乐。

  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鼓励他们自主选择、结伴开展活动。目标2 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4. 知道别人的想法有时和自己不一样,能倾听和接受别人的意见,不能接受时会说由。

  利用小朋友来访或到别人家作客的机会,鼓励幼儿与别人分享玩具、图书,提醒他注意礼貌。

  当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指导他们尝试用协商、交换、轮流玩、合作等方式解决冲突。

  利用相关的图书、故事,引导幼儿懂得什么样的行为受大家欢迎,想要得到别人的接纳应该怎样做。

  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幼儿在具体活动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学习分工合作。

  引导幼儿想想“假如你是那个小朋友,你怎么想?”让幼儿学习理解别人的想法和感受。

  与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体验所扮角色的心情,从中学习理解别人。

  3. 和幼儿一起谈谈他的好朋友,说说喜欢这个朋友的原因,引导他们多发现同伴的优点、长处。

  4. 敢于尝试有一定难度的活动和任务。 1.能主动发起活动或在活动中出主意、想办法。

  关注幼儿的活动和表现,善于发现其优点和长处,多给予肯定和表扬。同时,表扬一定要有针对性,要具体。

  与幼儿有关的事情要征求他们的意见,即使他们的意见与不同,也要认真听,接受他们的合理要求。

  在安全的情况下,支持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做事;或提供必要的条件,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想法。

  尽量放手让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即使做得不够好,也应鼓励并给予一定的指导,让他们在做事中树立自尊和自信。

  鼓励幼儿尝试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并注意调整难度,让他们感受经过努力取得的成就感。

  3.在提醒下能做到不打扰别人。 1.会用礼貌的方式向长辈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想法

  3. 知道父母的职业,能体会到父母为养育自己所付出的辛劳。 1. 能有礼貌地与人交往。

  结合实际情境,提醒幼儿注意别人的情绪,了解他们的需要,给予适当的关心和帮助。

  利用购物、看病等机会,帮助幼儿了解与自己关系密切的社会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体会这些机构给大家提供的便利和服务,懂得尊重他们的劳动,珍惜劳动。

  1. 经常带幼儿参加一些群体性的活动,使幼儿“乐群、合群”。如:参加亲戚、朋友和同事间的,以及适合幼儿参加的社区活动等,支持幼儿和不同群体的同伴一起游戏,丰富他们群体活动经验。

  2. 幼儿园组织活动时,可以经常打破班级的界限,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加不同群体的活动。

  3. 带大班幼儿参观小学,讲讲小学有趣的活动,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好奇和向往,为入学做好心理准备。

  5.在提醒下能节约粮食、水电等。 1.理解规则的意义,能与同伴协商制定游戏和活动规则。

  1.严格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如:尊老爱幼、爱护公共,节约水电等。

  2.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或其它游戏规则,让幼儿体验、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如:

  利用实际生活情景和图书故事,向幼儿介绍一些必要的社会行为规则,以及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则。

  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创设情境,让幼儿体会没有规则的不方便,鼓励他们讨论制定规则并自觉遵守。

  及时鼓励幼儿遵守社会规则的行为,纠正违规行为。如:幼儿主动为老人让座时要及时肯定;幼儿损害他人或公共物品时要及时并主动赔偿。

  允许幼儿犯错误,告诉他们做错了改了就好。不要幼儿,以免他们因害怕惩罚而。

  发现幼儿时,要反思是否是因自己对幼儿的要求过高过严造成的。如果是,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同时要严肃地告诉幼儿是不对的,不能解决问题。

  经常给幼儿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要求他们完成并及时给予表扬,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负责的态度。

  1. 知道和自己一起生活的家庭及与自己的关系,体会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

  4. 认识国旗,知道国歌。 1. 喜欢自己所在的幼儿园和班级,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2. 能说出自己家所在地的省、市、县(区)名称,知道当地的有代表性的物产或景观。

  4. 奏国歌、升国旗时能自动站好。 1. 愿意为集体做事,为集体的成绩感到高兴。

  3. 知道自己的民族,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要互相尊重,团结友爱。

  1. 亲切地对待幼儿,关心幼儿,让他们感到长辈是可亲、可近、可信赖的,家庭和幼儿园是温暖的。如:

  通过和幼儿一起翻阅照片、讲幼儿成长的故事等,让幼儿感受到家庭和幼儿园的温暖,老师的和蔼可亲,对养育自己的人产生感激之情。

  3. 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如:

  利用外出游览收集到的信息资料、电视节目或画报、图片等,向幼儿介绍家乡、祖国各地的风景名胜、著名的建筑、独特的物产等,激发幼儿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

  利用电视节目或参加升旗等活动,向幼儿介绍国旗、国歌以及观看升旗、奏国歌的礼仪。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幼儿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理解事物本质和事物间关系的过程,主要包括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科学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在具体事物基础上初步尝试归类、排序、概括、抽象,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培养探究能力。要善于发现和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幼儿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引导幼儿通过直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的掌握而对幼儿进行和强化训练。

  2. 经常问各种问题,或好奇地摆弄物品。 1. 喜欢接触新事物,经常问一些与新事物有关的问题。

  2. 常常动手动脑探索物体和材料,并乐在其中。 1. 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刨根问底。

  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积极染和带动幼儿。

  2. 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如:鼓励并认真对待幼儿的问题,引导他们猜一猜、想一想,有条件时和幼儿一起做一些简易的调查或有趣的小实验。

  幼儿因探究而弄脏、弄乱、甚至物品的行为,可引导他们活动后做好整理。

  多为幼儿选择一些能操作、多变化、多功能的玩具材料或废旧材料,在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幼儿拆拆装装或动手自制玩具。

  4. 能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 1. 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

  1. 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学习观察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与分类能力。如:

  引导幼儿在观察和探索的基础上,尝试进行简单的分类、概括,如,根据运动方式给动物分类,根据生长给植物分类,根据外部特征给物体分类等等。

  鼓励幼儿根据观察或发现提出值得继续探究的问题,或提出有探究意义且能激发幼儿兴趣的问题。如:皮球、轮胎、竹筒等物体滚动时都走直线吗?怎样让橡皮泥球浮在水面上?等等。

  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联想、猜测问题的答案,并设法验证。如:玩风车时,鼓励幼儿猜测风车转动方向及速度快慢的原因和条件,并实际去验证;

  支持、引导幼儿学习用适宜的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或为自己的想法收集。如:想知道院子里有多少种植物,可以进行实地调查;想知道球在平地上还是在斜坡上滚得快,可以动手试一试;想证明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有关,可以做个小实验进行验证等等。

  和幼儿共同制定调查计划,讨论调查对象、步骤和方法等,也可以和幼儿一起设法用图画、箭头等标识呈现计划。

  鼓励幼儿用绘画、、做标本等办法记录观察和探究的过程与结果,注意要让记录有意义,通过记录帮助幼儿丰富观察经验、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分享发现。

  支持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究与分享交流,引导他们在交流中尝试整理、概括自己探究的,体验合作探究和发现的乐趣。如一起讨论和分享自己的问题与发现,一起想办法验证猜测和收集资料。

  4. 初步了解和体会动植物对人类的贡献。 1. 能和发现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及其基本条件。

  5. 初步常用科技产品与自己生活的关系,知道科技产品有利也有弊。 1. 能察觉到动植物的外形特征、习性与的适应关系。

  5. 初步了解人们的生活与自然的密切关系,知道尊重和珍惜生命,。

  1.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和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如:

  和幼儿一起通过户外活动、参观考察、种植和饲养活动,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以及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

  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探索并常见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

  2.引导幼儿在探究中思考,尝试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分析,发现事物之间明显的关联。如:

  引导5岁以上幼儿关注和思考动植物的外部特征、习性与生活对动植物的意义。如兔子的长耳朵具有的作用;植子的形状有助于其等。

  引导幼儿根据常见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推测和它们的用途。如:有坡度的屋顶有利于雨水流下;不同用途的车辆有不同的结构等等。

  3.引导幼儿关注和了解自然、科技产品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渐懂得热爱、尊重、自然。如:

  结合幼儿的生活需要,引导他们体会人与自然、动植物的依赖关系。如:动植物对自己生活的贡献,季节变化与生活的关系,常见灾害性天气给人们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与自然的关系等。

  2. 体验和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 1. 在指导下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形状来描述。

  2. 在指导下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数来描述的,对中各种数字的含义有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1. 能发现和体会到按一定规律排列的物体比较整齐、美观。

  2. 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1.引导幼儿注意事物的形状特征,尝试用表示形状的词来描述事物,体会描述的生动形象性和趣味性。如:

  参观游览后,和幼儿一起谈论所看到的事物的形状,鼓励幼儿产生联想,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如:熊猫的身体圆鼓鼓的,好像是一个个的圆形组成的;孔雀开屏时尾巴像把大扇子等。

  和幼儿交谈或读书讲故事时,适当地运用一些有关形状的词汇来描述事物,如看图片时和幼儿讨论奥运会场馆为什么叫“鸟巢”等。

  2.引导幼儿和体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体会各种数所代表的含义。如:

  和幼儿一起寻找发现生活中用数字作标识的事物,如电话号码、时钟、日历和商品的价签等。

  引导幼儿了解和感受数用在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如天气预报中表示气温的数代表冷热状况;钟表上的数表明时间的早晚等。

  鼓励幼儿学习使用数的信息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如知道今天是星期五后,能推断明天爸爸妈妈休息。

  3.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事物,体会其中的秩序和美,并尝试自己创造出新的排列规律。如:

  和幼儿一起发现和体会按一定顺序排列的队形整齐有序,人多时按先后顺序排队比较公平等。

  提供具有重复性旋律和词语的音乐、儿歌和故事,或利用中有序排列的图案,如按颜色间隔排列的瓷砖、按形状间隔排列的珠帘等,鼓励幼儿发现和感受其中的规律美。

  鼓励幼儿尝试自己设计有规律的花边图案、创编有一定规律的动作,或者按某种规律进行搭建活动等。

  引导幼儿体会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排列的,如一周七天按照从周一到周日的顺序排列,一年四季按照春夏秋冬等。

  4. 鼓励和支持幼儿发现、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数学的问题,体会数学的用处。如:

  解决春游去哪里玩的问题时,在幼儿充分表达自己想去的地方后,引导他们统计选择不同地点的人数,并根据统计结果做出决定。

  1. 能和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表示。

  4.能用数词描述事物或动作。如我有4本图书。 1. 能和区分物体的粗细、长短、厚薄、轻重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语描述。

  3. 能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如5比4多1;2和3合在一起是5。

  常见事物的大小、多少、高矮、粗细等量的特征,学习使用相应的词汇描述这些特征。

  物品时,根据情况,鼓励幼儿按照物体量的特征分类整理。如整理图书时按照大小摆放。

  2. 结合日常生活,指导幼儿学习通过对应或数数的方式来比较物体的多少。如:

  鼓励幼儿在一对一配对的过程中发现两组物体的多少。如,在给桌子上的每个碗配上勺子时,发现碗和勺多少的不同。

  鼓励幼儿通过数数比较两样东西的多少。如数数有多少个苹果,多少个梨,判断苹果和梨哪个多。

  通过点数的方式让幼儿体会物体的数量不会因排列形式、空间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如鼓励幼儿将一定数量的扣子以不同的形式摆放,体会扣子的数量是不变的。

  结合日常生活,为幼儿提供“按数取物”的机会,如从球框里拿出几个球和小朋友一起玩等。

  4.通过实物操作引导幼儿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加”或“减”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如:

  游戏中遇到让4个小动物住进两间房子的问题,或生活中遇到将5块饼干分给两个小朋友问题时,让幼儿尝试不同的分法,考虑怎么分更公平。

  鼓励幼儿尝试自己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家里来了5位客人,桌子上只有3个杯子,请幼儿想办决。

  2. 能物体基本的空间与方位,理解上下、前后、里外等方位词。 1. 能物体的形体结构特征,画出或拼搭出该物体的造型。

  3. 能使用上下、前后、里外、中间、旁边等方位词描述物体的和运动方向。 1. 能用常见的几何形体有创意地拼搭和画出物体的造型。

  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中各种物品的形状特征,并尝试识别和描述。如感受和识别盘子、桌子、车轮、地砖等物品的形状特征。

  鼓励和支持幼儿用积木、纸盒、拼板等各种形状材料进行建构游戏或制作活动。如用长方形的纸盒加两个圆形瓶盖制作“汽车”。

  积木装入盒子时,引导幼儿体验图形之间的转换。如两个三角形的积木组合为一个正方形,更方便入盒。

  请幼儿取放物体时,使用他们能够理解的方位词,如把桌子下面的东西放到窗台上,把花盆放在大树旁边等。

  和幼儿玩按指令找宝的游戏。对年龄小的幼儿要求他们按语言指令寻找,对年龄大些的幼儿可要求按照简单的示意图寻找。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特有方式。

  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幼儿稚嫩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应对幼儿独特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

  经常带幼儿参观园林、名胜古迹等人文景观,讲讲有关的历史故事、传说,与幼儿一起讨论和交流对美的感受。

  2. 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如:让幼儿观察常见动植物以及其他物体,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动作等描述它们美的方面,如颜色、形状、形态等。

  让幼儿倾听和分辨各种声响,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他对音色、强弱、快慢的感受。

  利用传统节日和民间庆典的机会,带幼儿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如皮影戏、剪纸和捏面人等。

  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手工、唱歌、表演等艺术活动。

  欣赏和回应幼儿的哼哼唱唱、模仿表演等自发的艺术活动,赞赏他独特的表现方式。

  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过程中,不做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给幼儿,在幼儿需要时候再给予具体的帮助。

  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不简单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标准来评价。

  4. 能运用绘画、手工制作等表现自己观察到或想象的事物。 1. 能用基本准确的节奏和音调唱歌。

  鼓励幼儿在生活中仔细观察、体验,为艺术活动积累经验与素材。如,观察不同树种的形态、色彩等。

  提供丰富的材料,如图书、照片、绘画或音乐作品等,让幼儿自主选择,用适宜自己表现的方式去模仿或创作,不做过多要求。

  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幼儿共同确定艺术表达表现的主题,引导幼儿围绕主题展开想象,进行艺术表达。

  肯定幼儿作品的优点,用表达自己感受的方式引导其提高。如,“你的画用了这么多红颜色,就像过年一样喜庆”、“你扮演的大灰狼声音真像,要是表情再凶一点就更好了”等。

  中国网5月23日讯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教育部研究制定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指南》旨在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