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婴幼护理  0-1岁

实录 【宝宝微课堂】第一讲:《1-2岁宝宝从行走到“社交”那点事儿

  • 来源:互联网
  • |
  • 2017-11-0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标题:实录 【宝宝微课堂】第一讲:《1-2岁宝宝从行走到“社交”那点事儿》

  今后每隔两周,玩多多会在微信群中定期举办一次微课堂。我们请来育儿领域专业人士,向爸爸妈妈介绍育儿知识,分享经验。如果想重温内容,可以扫描以下二维码。

  这一次宝宝微课堂的主题是《1-2岁宝宝从行走到“社交”那点事儿》。若是您有问题,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编辑会转达给下一位,帮您解答。

  早教指导师Elyse,曾在国内某知名早教中心任教10年,教授0-6岁孩子运动、音乐、艺术、环球宝贝、英语等课程,并负责编写教案,培训新老师。

  Hello,大家好,我是早教指导师Elyse,很高兴今天能在群里与爸爸妈妈们分享一些早教知识和经验。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有不同发展特点,我把特点接近的划分在一起。于是,1到2岁的宝宝就被分为以下三个年龄阶段:12-15个月、16-21个月、22-24个月。

  今天,来说说12-15个月宝宝的生长发育特点。其余两个阶段呢,会依次在接下来的几周和大家分享。如果爸爸妈妈们有任何问题,也欢迎您在文章下方留言,我们将在下次微信课堂中为大家解答。

  在早教中心,我们把12到15个月的宝贝称为“小小双向交流者”。虽然他们还不会说话,但能用声音、面部表情、肢体动作与家长交流。如果孩子有很明显的社交,所以家长要及时给予回应,这样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对于这个阶段的宝宝呢,最让家长期待、欣喜若狂的,就是他们开始学习走,或是他们已经会走了。会走的宝宝有个特点,不会向前迈大步,走的时候两条腿分得很开,呈外八字状。走时,身体还会晃来晃去,像可爱的小企鹅。因为孩子下肢力量不足,身体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还需要提高,所以走得没有这么稳。

  刚开始行走,宝贝们都会走得又慢又小心,他们需要一个适应过程。等有足够多的后,就会提速,说不定粑粑麻麻还要在后头小跑才能追上他们呢。

  家长们可以做一些有趣的活动帮助孩子锻炼下肢力量,走。在早教中心时,我们会和宝贝们进行一种屈膝活动。家长需要把双脚打开,做到与肩同宽,然后自己屈膝,给宝宝一个向下的力量,让他们能进行屈膝的动作。

  家长的膝盖呢,也要避开宝宝的脊椎。在重复了几次屈膝的动作后,家长可以带着宝宝走几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活动时妈妈也可以哼唱歌曲,让宝宝随着节奏屈膝。这样不仅帮助宝宝锻炼了下肢肌肉,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同时也训练了关节的力量,增强了节奏感。

  我还给准备了一个比较简单的运动。先让宝宝坐在妈妈的腿上,然后呢,妈妈要手握着宝贝的脚踝,然后做出蹬脚踏车的动作。

  的时候,家长动作要温柔,不需要太快,让孩子慢慢适应。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宝宝活动膝盖,同时锻炼身体的协调能力。

  比较忙的爸妈,可以选择学步车来锻炼孩子的行走能力。市面上的学步车有很多种,可不是每款都是安全稳固的。在早教中心培训的时候,育儿专家都会使用“四个轮的手推车”。

  因为四轮车重心稳,在孩子推的时候能避免倾斜,不会导致孩子跌倒。轮子上有止滑和固定功能的,还能防止翻到。学步的过程中,宝宝最初只会向前走。逐渐才能学会转弯,然后才懂得躲过障碍物。

  除了行走,社交能力的提升也是这个阶段宝贝的特点之一。为什么我们会称孩子为双向交流者呢,因为他们尝试交流的时候,需要及时给予回应。与宝贝互动时,要温柔并有耐心,让他们能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才有助于提高自信心和安全感。

  因为孩子在这个阶段愈发主动地进行社交活动,所以会出现让家长困惑的“打人”行为。无论是在早教课堂里的亲眼所见,还是在妈妈群里的有所耳闻,“宝宝打人”几乎成热词了。

  孩子正处于手部期。8-9月龄,手的功能分化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手腕到上臂的支配能力有了很大的突破。打人会让他们体验到前所未有的乐趣,就像你突然会开车了一样,很想试试。这时的孩子,为了锻炼手指和手部的灵活度,喜欢抠东西、打东西、玩一些实物。这是在用手去探索世界。

  我的如果是这种情况,家长不应该,反而需要鼓励,可以买一些不同材质的物品让孩子去摸去尝试。在课堂中,我们会给孩子探索纱巾,并告诉他们这是“软软的,滑滑的纱巾”。也会给他们摸塑料小球,并且告诉他们“是硬硬的,凉凉的小球。”

  除了“打”,“扔”也是常见。1岁的宝贝开始故意扔玩具,说明他活动的目的性增强了;反复扔玩具,说明他在探索自己的动作与玩具之间的关系。如果妈咪帮他拣起来,他还以为这是可以一起玩的游戏呢。于是,他扔得更加欢了。所以,妈妈不妨懒一点,等宝贝从事其他活动的时再去整理。

  现在扔玩具,再大一点就该拆玩具了,这些都是探索欲的表现。但要避免“扰民”。可以在他玩的地方铺上游戏垫或地毯,或放一张大小适宜的游戏桌。在玩,不会造成太大噪音。

  对于1到2岁的孩子来说,类似的行为非常普遍。有时候孩子打人没有任何理由,他们常常怀着一种玩的心理,去试探大人的反应。打,就等着看将发生什么事情。对他们来说,打人是正在进行的一项“重大试验”。

  在课堂里,我有见过宝宝会把玩具打在妈妈的手上,然后一直看妈妈的反应。这时如果妈妈没有给予正确的引导,而是用笑容回应,孩子就会觉得打人是让人喜欢的行为,以后拿玩具砸人的动作还是会继续出现。如果妈妈很生气的回应,甚至孩子,孩子就会知道,生气时可以打人。所以,家长的指导很重要。即便没有恶意,是出于好奇心而打人,也要给予正确的指导,不能让孩子“打人是被允许的”。

  妈妈要平静地对孩子说:“宝宝,妈妈知道你觉得这个玩具很好玩,想跟我分享,对吧。那你可以慢慢、轻轻的放在妈妈手里,太大力敲在妈妈的手上,是会痛的哦~”说完,家长要握着宝宝抓着玩具的手,慢慢地、轻轻地把玩具放在自己的手上。直接让孩子感受到手臂需要使用的力度和速度,多重复几次,帮助孩子养成习惯就好了。

  分享一个故事吧。我班级里有个叫乐乐的小朋友,活泼,热情,每次看到新伙伴加入都会非常兴奋,愿意主动与别人互动。但是呢,他一接近别人,乐乐妈就非常紧张,因为乐乐会一巴掌拍在其他小朋友身上,或是抓着人家衣服不放。乐乐是高兴了,可是乐乐妈呢,就只能一个劲儿赔不是。乐乐妈甚至担心,孩子是不是有倾向,会不会恶意伤人?

  其实乐乐只是性格开朗,想结识新朋友。这个阶段的孩子还不能很好的控制手臂力量,也不善于用语言表达情绪和想法,一着急就会用扯的或者拍的方式。

  要肯定宝宝的想法:“乐乐喜欢新来的同学,想和他做朋友,对吧,可是你的力气有点大,会吓到他的。来,妈妈教你。”握着宝宝的手,缓缓地、轻轻地去摸摸新朋友,告诉孩子:“喜欢别人的时候要轻轻的摸。”通过动作,孩子会知道力度和速度应该是怎样,多尝试几次,孩子便会养成习惯,脑海里会有这样的认知。

  在课堂中,我也经常看到孩子因为心爱的玩具被抢走,或是想拿别人手里的玩具,而打人。

  一个3岁左右的孩子,玩具被抢走后会说:“还给我!” 但1岁的孩子可不知道怎么办,他们表达能力有限,语言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善,于是就用拳头来代替。而且,一两岁的孩子也意识不到打人会别人,即使成年人告诉他别人会疼,他也没有控制的能力。

  首先要保持冷静。你做出一个好榜样,孩子就会向你学习,在紧迫关头保持耐心。

  表达家长的想法和感受。关心被孩子打了的小朋友,即便是妈妈被打了,也要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向孩子解释,打人使其他人受伤了,让他明白打人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告诉他被打的胳膊很疼,也会使小朋友或者父母很伤心。

  认可孩子的感受,简短地给予指导。打人行为是不能的,但孩子的感受是可以接受的。向孩子表解他的感受,平静而清楚地告诉他:“我知道你很想要那个玩具,但是我们不能打人……”要避免过长的训导和讲道理,因为会使孩子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另外,强制性地让孩子表示道歉并不可取。换一种做法,比如你直接向被打的小朋友道歉,并且表示关心,效果会更好。因为你的行为给孩子做出了榜样。

  孩子打人是带有强烈情绪因素的。想想1岁孩子生活的世界,你会发现,宝宝的每一天都在努力掌握各种新技能,会常遇到不熟悉的情形,这样大的压力不能很好地用语言去抒发表达。因此,打人成为了孩子们表达感,或者遭受打击后的复杂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

  另外,打人也许是因为生理因素,比如没吃饱、没睡好,或是身体不舒服……造成心情烦躁,但他们不善于用语言表达心情,只能用打人来宣泄情绪。这时,家长要及时回应和关怀孩子,认可他们的感受,及时安慰。

  时间有限,今天咱们在群里只分享了12-15个月的常见问题。如果粑粑麻麻在生活中遇到什么问题,欢迎在在文章下面留言,下节课我将一一回复。

  分享16-21个月宝宝的生长发育特点,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比如:如何帮助孩子学说话?孩子脾气大,家长应该怎么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