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孕前准备  遗传优生

学分制:中职的新突破

  • 来源:互联网
  • |
  • 2018-09-0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徐文静,一位来自宁波的女生,就读于上海市信息技术学校,在完成基础阶段学习后,进入工业企业电气化专业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她觉得不适合电类专业的学习,于是向学校提出申请,希望转入化学工艺专业学习。经过相关课程的考试,学校批准了她转专业的申请,已修学分被认定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学分。

  周佳尉,在上海市信息技术学校经过两年基础课程的学习,职业性定向测试后进入珠宝加工与鉴定专业学习,后应征入伍,担任上海金盾艺术团长号手。他与学校签订了工学交替协议,在艺术团演出之余,通过“学习包”和课件学习余下的课程,目前已经获得劳动局中级宝石检验员证书。

  转专业、工学交替,这些都是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后出现的新做法,也就是说学分制已不再是大学的专利。这种以学分为计算学习量的单位,以学分衡量学生学习完成情况,并以学生必须取得最低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教育教学制度,已在全国近一半的中等职业学校中试行。据教育部统计,目前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近500所中等职业学校参与了学分制试点工作。

  分层教学是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的显著特点。近几年来,职业学校的生源素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化基础素质普遍偏低,学生之间差异不断扩大,造成“教学起点”难确定、“教学过程”难实施、“教学评价”难把握。江苏省了过去教学要求、考核标准“一刀切”的做法,对实施难度大、部分学生学习确实困难的文化基础课程和少数专业课程,采用A、B两种教学要求和评价标准组织教学和考核,分别获得不同学分,并对省编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教材也根据分层教学的需求进行了配套。

  在实施学分制过程中,各地都对分层教学进行了具体的指导。根据教育部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划分和制定了A、B两种教学要求和考核标准。各职业学校正视学生知识基础的欠缺和学习倾向的差异,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实行分别组班和分别教学,不同的班级有着不同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课程实施中,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缩短教学时数、充实教学内容,基础较弱的班级可以延长教学时数、降低教学难度、适当补习初中课程,定期进行信息收集和反馈,进行动态管理,调整班级、调整学生心态、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通过认真细致的分层教学,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解决了过去潜力足学生“吃不饱”和基础差学生“吃不了”的难题,使学生都能在职业学校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得到充分的提高和发展。

  试行学分制,特别是进行分层教学后,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学生获得了久违了的成功喜悦,进一步强化了学习的信心,学习积极性逐步向其他课程的学习迁移,有效地提高了整体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镇江市旅游学校进行分层教学后,对2000级新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选择难度较大的A类试卷的比例逐学期增加,同时难度较大的A类试卷的及格率也在逐学期提高,在全市会考中,语文、数学、外语及格率都在97%以上。

  青岛经济职业学校,把英语和数学课分成ABC三个层次,A班的成绩最好,C班适合成绩差的学生。每逢英语课,学生们像大学生一样实行“走班制”,到自己所属层次的班级去上课。实行分层教学一个学期后,学校进行了一次调查,C班学生的反响最好。一位学生说,他是带着失败者的阴影走进职业学校的,过去他的成绩最好也就60分,大多数是不及格。实行分层教学后,他进了C班,老师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调整了教学难度,如今他的数学成绩达到了80分。他高兴地说:“我又有自信了。”

  分层教学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如何确定,A班和C班的学生都考了90分,但是分数的含金量肯定是不一样的,对此青岛市教委,参加较高、中等、合格等不同要求层次考核者,所得学分分别为标准学分的100%、70—75%和60%。

  弹性学制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内容。由于学生学习基础和能力的差异,学生学习进度有快有慢;由于市场变化和企业用人需求的急缓,部分学生需要提前就业和创业。学分制克服了过去学年制的不足,满足了学生这些合理要求。

  根据试行学分制的要求,江苏省分别于2000年、2003年颁布了《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学籍管理暂行》和《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试行)》。明确,学生提前修满教学计划的全部学分,可以提前毕业;在年限内难以达到毕业要求的学生,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推迟3年毕业;入学满1年,年满16周岁的学生,可申请实行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为学生提前就业和创业提供了宽松的,较好地解决了正常教学与企业用人需求的矛盾。

  青岛市提出,对于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可以通过多选技能课,以实用技能弥补文化课的不足,一样可以毕业。

  在学分制下,学生从被动接受教学内容和课程,到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个性特长自主选课,适应了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中初等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提出的新要求,但同时也成为实施学分制的一个难点。因为允许学生自主择课、跨校选课就必须开设足够数量的课程供学生选择,如果选修课数量不足学生则无课可选,如果选修课质量不高,学生则学无收获。为满足学生选课的需求,整合区域内的教育资源,发挥教育资源的整体优势,实现办学资源的共享常必要的。因此跨校、跨专业、跨年级选课成为不少试点学校的成功经验。上海市卢湾区各职业学校,在教育局统一安排下,充分发挥各校师资和专业的特长,开设了外语、网页制作、办公设备、烹饪等校际选修课;上海市信息技术学校将选修课分为专业、项目、兴趣、四大类,最多时校内同时开设60门选修课和18门远程教学课程;厦门市开设了24门市级选修课,7所职业学校的952名学生报名,实现了职业学校间的跨校选课。

  学分制的更高境界就是实现学分互认。因为一所职业学校能够开设的选修课毕竟是有限的,教育部门努力创设条件,实现区域内校际之间的课程互选、学分互认。

  厦门市各职业学校都创办了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和职业技能鉴定站,各校的培训中心相互、相互承认学分;上海市教委建立了学分互认制度,允许区县、行业所属的学校之间、相近专业之间、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和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之间相互承认学分;青岛市,对学生取得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岗位合格证书以及参加教育部门组织和认可的国际、全国、省部级和市级比赛得的,可按不同标准励学分。

  试行学分制强调了对学生学习成效的管理,加大了学生学习的度和灵活性,同时也给学生管理带了许多新的问题。为加强对学生思想行为的规范和约束,一些学校试行德育学分制,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在校行为、思想品德、职业提出要求,学生必须修满智育学分和德育学分才能获得毕业资格。

  实行学年制向学分制的转变,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对现有的职教课程实施全面。一是对现有的专业基础课程进行必要的整合,体现综合化、层次化、模块化的要求;二是开设一定数量的选修课,允许学生部分自主选择课程、选择专业。由此看来,课程体系是实施学分制的核心。

  各省、市、自治区教育部门都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课程方案,比如建立普通文化基础课程平台、大类专业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的思;建立职业教育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课本课程的设想等。各试点学校打破过去必修课“一统天下”的格局,设置了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必修课体现专业大类学习的基本要求,限选课体现专门化方向,任选课体现爱好与特长的培养。新的课程体系结构既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培养规格,又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既能快速地适应劳动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变化,又充分发挥和挖掘了学生的兴趣特长。

  市在新的职教课程方案中,采用专业综合课程模式和活动课程模式,以任务或问题组织教材、构成训练单元,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通用能力。

  ——转变了教育观念和管理。试行学分制促使职业学校和教师确立起“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服务学生”的管理。一是试行学分制让学校和教师更加体会到学生是学校教育服务的主要对象,职业学校既要为学生的就业服务,更要为学生终身学习、持续发展服务;职业学校既可以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也可以招收具有初中文化基础的社会人员。二是试行学分制让学校和教师更加认识到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扬长补短,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学有所得。三是试行学分制让学校和教师更加明确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进度、任课教师的选择者。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员,而是学生的兴趣、特长和爱好的尊重者、学习活动的帮助者和引导者。

  在新观念、新思想的下,学校和教师逐步认识到学年制管理制度存在的弊端和不足,感受到职业教育在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差距,只有积极调整专业设置,深化课程,改进教法方法,培养优秀教师,才能使学生的意愿与社会的需求得到更多的实现。

  ——构建起职业教育与各类教育沟通衔接的平台。试行学分制打破了原先存在于职业教育与各类教育之间的壁垒,使其相互沟通、衔接成为可能。一是加强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沟通,职业学校与普通学校的学生可以相互转学,相互承认相近课程的已修学分,补修完其他应修学分,即可获得毕业资格。二是加强了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沟通,学生就业后修得的学分可以与就业前修得的学分进行累积,达到要求,即可获得毕业资格,这为学生提前就业、创业解除了后顾之忧。三是加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培训考核的沟通,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参加社会培训和考核,获取技能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自考课程合格证书、英语、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证书,可以用获得的学分与学校教育的学分累积,获得毕业资格。试行学分制还淡化了不同类型职业学校之间的界限,建立起校际之间资源共享、专业共建的平台,学生可以跨校选课、教师可以跨校兼课,使学生获得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试行学分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学习,其兴趣、爱好得到和尊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苏州机械学校2000多名在校学生,95%以上每学期自主选择两门以上课程,学生们认为,我们不再感到学习是件枯燥的事,因为我选的课是我从小就喜欢的,学起来有劲,也很轻松。

  试行学分制改变了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淡化了优生与差生的差别,更多地强化了特长生的概念,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寻找到自身的特长,都能得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最佳教育和全面发展。文化基础扎实的学生可以选修更有探索性、挑战性的其他课程,充分发挥其学习的潜能;文化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通过强化以及发挥专业技能的特长等方法,补足学分。

  ——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学年制条件下,各个班级的任课教师由学校统一配备,学生学习进步慢,教师几乎都是抱怨学生,很少从自身寻找原因。试行学分制后,这一局面被打破,一些学校在赋予学生选课的同时,也赋予了学生选择教师的,这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挑战。一方面要求教师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专长,适应学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更学内容,开设新的可供选择的课程,对教师的知识广度和深度提出了新的要求。江苏泰州第二职业高中通过试行学分制,明显感受到教师主动要求业务的人多了、主动进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人多了、主动与学生交流接触的时间多了、教育论文发表和获的多了。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端正教学态度、更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真正落实到教学行动中。江苏铜山县张集职业高中在学生选课、选教师前,利用3周时间让学生试听备选课程,然后进行选修,结果有的教师所教课程选课学生是原先的3倍之多,有的教师所教课程的选课学生则寥寥无几。试行学分制突破了多年以来困扰教师的学生管理问题,既给教师提出新的挑战,也明确了教师新的努力方向,对练就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起到了更加深远的作用。

  实施学分制是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推进职业学校教学、校内管理体制的重要举措。随着试行工作的不断深入,探索出许多成功的经验,也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

  ——各地职业学校试行学分制进展不平衡。由于各地对试行学分制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不一,有的地方试行工作还停留在少数学校的试点上,在实行学分制的学校之间也存在着明显差别,有些学校过分强调试行工作的困难,有些学校试行学分制还仅仅停留在换算学分、开设选修课程的起始阶段,没有深入到教育观念、课程体系、教师管理等各个环节,也有些学校实行学分制还停留在教务管理等少数部门,没有深入到各个层面,没有成教职员工的自觉行为。

  ——试行学分制加大了学生管理的难度。试行学分制增加了学生的自主性,打破了原来班级建制的管理模式。选课使原来不同班级、不同学校的学生集中到一个班级学习,班级管理的功能削弱,学生班集体的意识淡化,传统的班级管理已经不完全适用,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容易出现一些疏漏。

  ——受学生年龄因素,弹性学制实施范围还不广泛。一方面中职学校学生提前完成学业,很多尚未达到的年龄——18周岁,因此在就业或创业中常常会受到年龄的。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家长思想上有负担,不放心、不愿意学生提前就业、创业,导致弹性学制实施范围还限于极少数学校。

  ——职业学校教育资源不足和共建共享程度差,影响了学分制的实施效果。试行学分制后对教育资源的要求大大增加,需要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但由于前几年职业教育发展一直处于低谷,学校新增教育资源非常有限,区域资源共建共享程度差。近一两年职校招生又持续快速增长,学校有限的教育资源,教室、教师、实训设备等难以满足个性化、多样化教学的需要。

  ——相关政策不配套。学分制的实施,不仅需要教育内部政策的,还需要物价、人事、劳动等部门各项政策的协调。目前突出的问题是,以学年为单位收取学费的老办法,已不适应以学分为计算单位的管理要求,特别是学校组织学生进行课程时,没有具体的收费办法。

  学分制是一种教学制度,是相对于传统的学年制而言的教学制度。从学年制向学分制转变,是教学制度的创新,它必将引发教学内部各个方面的变化。这是一种以学分作为计量单位的教学制度,是一种可供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的教学制度。

  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特别是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已经出现了招生和就业难的现象,尽管存在着地区发展不平衡,职业教育迟早将出现从“供给驱动”向“需求驱动”的转变,这是一个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实现职业教育从“供给驱动”向“需求驱动”的转变,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即满足经济界、企业界的需求和满足社会和生源市场的需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界、企业界对员工的需求主要是通过市场配置来实现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用人上拥有完全的自主权,凡是符合企业需求的员工,就会被企业录用;凡是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的员工,就会被企业拒之门外。在此种人员配置的机制下,职业院校就不能完全按照自身的意愿来培养毕业生,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主动听取经济界、企业界对未来员工的需求,满足企业订单的要求。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在一些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学习岗位,特别是职业教育的学习岗位并不像以前那样令人羡慕了。学生和家长更多的是选择优质的职业学校和专业,甚至于还要选择教师和学习方式。而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如果不能满足学生和家长的要求,学生就会选择能够满足他们要求的职业院校。当然,这样的结果是令人鼓舞的,不仅有利于职业院校的教学,同样有利于广大学生的学习。

  作为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具有双重服务的对象。职业院校所提供的服务既要满足企业的需求,又要满足学生的需求。如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它的出口就会出现问题,它所培养的学生就会找不到就业岗位;如果仅仅满足企业的需求,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它的进口就会出现问题,它就招不到足够的学生。职业院校必须同时兼顾企业和学生的双重需求。

  为此,教育部适时地提出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思:以服务为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之,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观,在办学方向、办学模式、办学机制和政策措施上以就业为导向,需要教育制度的。这个制度就是以学分制为重点的弹性学习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学生具有更多的学习,能够自主地选择专业、自主地选择课程、自主地选择学习方式,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实行以学分制为重点的弹性学习制度,对于职业院校的广大教师来说,确实需要有所付出。但是,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实行以学分制为重点的弹性学习制度的最终受益者还是职业院校自身。(上海市教科院职成教研究所杨黎明)

  ■经济、教育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应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在区域内推进职业学校全面推行学分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区域内职业学校之间的学分互认机制。

  ■经济、教育欠发达地区要积极推进职业学校开展学分制试点工作,借鉴其他地区成熟经验,积极试点、大胆创新,为逐步推行学分制创造条件。

  ■按照有利于学习者发展的原则,在满足专业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各地和职业学校应对语文、数学、外语等文化基础课程实施不同的课程目标,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学分。

  ■积极推进区域间、学校间和专业间的学分互认。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协调下,合格职业学校之间的相近专业的课程或培训项目的学分应该互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近课程或培训项目之间的学分应该互认。

  ■承认学习者已有的学习和职业实践经历,并可折合成相应的学分。对于学习者取得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培训证书,可以折合成相应的学分,并允许免修相应课程。对于学习者在参加国际、全国或省部级职业技能竞赛以及其他活动中受到的表彰和获得的励应承认一定的学分。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转变职能,切实加强对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工作的指导与服务,促进区域内精品课程和培训项目的开发与共享,促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引进和应用。

  ■进一步扩大职业学校在学籍管理和教学管理方面的自主权,建立更加灵活的学籍管理和教学管理制度。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物价管理部门,制订职业学校按照学分收取学费的办法。按照学分进行收费的累计学费,一般不应高于目前按照学年进行收费的标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