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孕期分娩  孕期生活

从疫情中学习:带着孩子做公益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2-2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标题:从疫情中学习:带着孩子做公益

【李晶专栏】

从疫情中学习:带着孩子做公益

原创作者|李晶

“新冠肺炎”疫情开始以来,与病痛和焦虑同时出现在我们身边的,还有很多与众不同的人。从企业家到影视明星,从知名人物到普通百姓,他们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为病患、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及所有在家隔离的人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持。他们所做的事情就叫做“公益”。

“公益”的意思是对公众有益,就是为他人提供帮助。但是,我们为什么要帮助陌生人呢?

从社会层面来说,公益可以补充政府的不足,帮助弱势群体、完善社会服务。同时还能让陌生人之间建立起互信、互助的友好关系,有利于社会氛围的稳定与和谐。而从个人层面,做公益的目的看似利他,实则利己。而所谓的“利己”不是金钱或名利,而是精神上的愉悦。

为什么很多老人特别宠孩子?因为孩子让他们重新体会到自己被需要,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我在博物馆做志愿者已经三年了。当观众凝神静听讲解时,我有这样的感觉;我的女儿在中学时曾做过两年的献血车志愿者。当为献血者提供帮助,或者给同学培训并安排值班时,她也有这样的感觉。

公益就像美食、睡眠、运动、音乐一样,可以促进大脑分泌多巴胺,提高人的快乐感和满足感。它无法用金钱衡量,也无法用金钱换取。但人一旦拥有了这种人生体验,也就掌握了快乐的钥匙,推开了幸福的大门。

那么,父母怎样才能将这把钥匙交到孩子手中,并牵着他的手一起推开这扇大门呢?

01

公益≠捐款

在这次疫情中,有的企业家捐款多达上亿元人民币,也有八旬老人捐出自己不多的高龄补贴。但更多的人并没有捐款,而是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送口罩、送餐,还有的站岗值勤。

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很容易把公益与捐款等同起来,甚至用金钱去衡量公益的价值。但是公益更多关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虽然物品价值不同,只要百分之百投入真心,都应该受到同样的感谢、赞扬与尊敬。

还有些情况下,公益与捐款的不同在于“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在我们的文化中,对能劳却想不劳而获的人并不认同。相应的,捐款也许可以解燃眉之急,却无法从根本上脱贫或脱困。但如果能够通过公益帮助人自立、自强,直至靠自己的力量重新赢得自尊,他就能真正获得新生。

捐款是公益的一种形式,但并不是全部。相比起来,那些需要付出时间与精力、责任与担当的公益活动,更加效果明确、直达人心。

02

雪中送炭

在武汉,随着疫情的快速发展,医护人员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吃饭休息都成了问题。此时,开餐厅的郝乐从大年初一开始坚持给几所大医院免费送盒饭。而让他感激的是:好几位热心市民开车送来整箱的食材,支持他继续做下去。

在上海,光明乳业得知医护人员由于长时间佩戴口罩,很多人的耳朵被勒出伤痕,甚至被磨破,增加了被感染的可能。于是紧急采购了一批牛奶盒提手送给医疗队,帮助医务人员戴口罩时舒服一点。

给别人以最需要的帮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就像西晋时的晋惠帝,大臣告诉他老百姓没饭吃,到处都是饿死的人。他却说:“没有饭吃,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

体察别人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开始,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哪个群体最需要帮助,他们最需要什么样的帮助,然后和他一起将想法变成行动。慢慢地,孩子就会开始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当这样的思维模式成为习惯,将来他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特别受人欢迎。

03

尽己所能

在江苏,疫情开始蔓延后,口罩是最紧俏的生活必需品。不仅价格上涨,而且难以买到。此时,新沂市的王静把自己店里库存的2万只口罩、100个护目镜免费分发给居家隔离的群众、环卫工人、老年人等特殊人群。

在武汉,17位文艺工作者制作了公益歌曲《武汉伢》为武汉加油打气。其中包括演员、歌手、音乐人和老师。他们分别用手机录下声音,在祖国各地用最动情的声音汇成最美的合声。这首歌为在家隔离的武汉人带来了温暖和希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擅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储备。帮助别人时,如果能发挥自己的优势,自然会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还会让自己更有成就感。

所以,如果父母能够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体会到自己的特长不仅能够帮助别人,还能够给自己带来快乐,他是不是会有更大的动力去钻研、去实践呢?他学习和生活的动力是不是会更强呢?

04

不求回报

在浙江苍南,连续十多天,每到寒冷的夜晚,一个小男孩都会费力地拎着满满两袋子热腾腾夜宵,送到夜晚在防疫检查站值班的志愿者手中。这些夜宵是他的父母一起做好,再由他的爸爸开车带着孩子分别送到每个站点。

这位爸爸说:“这些志愿者一整夜在这里值守非常冷,我们希望他们能喝到一口热汤,让他们暖和一下身体。我们也希望这个举动会对孩子的一辈子产生影响,让他懂得感恩。” 记者试图联系男孩的父亲采访,却被婉言谢绝。

男孩的父母非常善良,他们不仅能够体会值班人员的辛苦,还给他们送去温暖。他们很懂得教育孩子,知道让孩子亲自去做,才能够懂得感恩。他们很明智,知道不求回报才是真善良、真感恩、真公益。

有些人做善事是为了给自己或后代积福,有些人帮助别人是希望将来得到回馈。当然,无论出发点怎样,只要做好事都应该被认可和鼓励。但是假如怀了这样的心思,一旦没有达到期望的目的,人就会抱怨,就会后悔。

而只有不求回报地服务于他人,人心才会更纯净,才能不受外界的干扰,才能长久地享受到由此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05

做公益也是感恩

送口罩的王静说:“我父亲是残疾人。在家里最艰难的时候,国家给了我们低保,现在是国家需要的时候,我自然挺身而出,有国才有家啊。”

送盒饭的郝乐说:“小时候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经常晚上九点才能吃上一口饭。但是老师和同学都很照顾我,经常带我回家吃饭。班主任老师有时还会陪着我学习或玩耍,把我当成儿子对待。现在我有能力帮到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很开心。”

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会受到许多人的帮助。有的是家人、同学、朋友,有的是陌生人;有的是物质上的,有的是精神上的;有的记忆深刻,也有些习以为常。为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感恩之心。

父母可以告诉孩子:感谢别人的方法,除了直接回馈以外,还可以通过做公益把这种感恩传递下去。当你身边更多的人都愿意帮助别人时,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将是受益者。

一些父母觉得做公益会耽误孩子的学习,又不能帮他进好学校,不值得在这上面花费时间和精力。

如果单纯从成绩和升学的角度说,确实没错。然而,面对一个学历高但缺乏爱心和责任心的孩子,和一个学历一般但善解人意又诚信可靠的孩子,如果你是企业,你选哪个加入你的团队?你又愿意提拔哪个成为你的助手呢?如果你是父母,你选哪个成为你的女婿或儿媳?等你老了,你又希望谁陪在你的身边呢?

“公益”是帮助孩子成长的好方法和好契机。它不仅能让孩子更受身边人的欢迎与喜爱,得到更多发展的机会,还能还你一个温暖、体贴,懂爱也会爱的至亲骨肉,伴你身边。

(本文为李晶原创投稿,首发作者微信公众号:“尾线留痕-ID:weixianliuhen”,校长传媒获得原创作者授权发布)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