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孕期分娩  孕期生活

敢医敢言的“国民偶像”钟南山!这才是一代枭雄!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2-0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标题:敢医敢言的“国民偶像”钟南山!这才是一代枭雄!

来源|投资家网

作者|胡菲菲

17年前,一场非典,让钟南山一战成名;

17年后,一场病毒,让他再次成为“国民”偶像。

这一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也因为钟南山院士的及时出现,给群众指明了方向,吃了一颗定心丸。

《人民日报》曾这样评价钟南山先生:“84岁的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

危险面前,他语重心长的告诉所有人“宅在家里,不要串门”,“尽量不要前往武汉”,自己却连夜只身前往武汉一线了解疫情的最新进展。

他才是真正的“国民偶像”、“民族脊梁”

他知道所有人都在密切关注疫情的发展,他和自己的团队赶往一个又一个的地方调研、研究,在车上明明可以休息一下,但他却把时间留给记者,就为了告诉大家准确的消息:

1月18日,84岁钟南山赶赴武汉最前线;

1月20日:武汉肺炎病毒很可能来自野味,存在人传人。同时建议大家,原则上不出不进武汉。一定要戴口罩,但不一定是N95。他还给大家示范如何正确的佩戴口罩。

1月21日,他参加广东省首场疫情发布会,要防止出现超级传播者。

1月24日,他上任疫情应急科研攻关组长,除夕那天依旧坚守在疫情的最前线。

1月25日:已有几种药物准备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治疗。

1月28日:10到14天的潜伏期过去了,发病的及时治疗,没发病也就没病,不会因为春运返程出现大传染,但排查的措施不能停。他眼含泪光,称武汉原本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一定能攻克难关。

1月29日,他参加广东省危重患者的远程会诊;

1月30日,他在广州会见“病毒猎手”利普金教授;

1月31日,他再赴北京参加疫情座谈会;

2月1日,他为广州驰援武汉的医疗队送行

在疫情发生的10多天里,当我们宅在家里吃着瓜子,追着剧的时候,84岁的钟南山马不停蹄的奔波着。

在这娱乐至死的时代,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到,这才是真正值得我们钦佩的人啊。

他知道他的话能让很多人安心,所以他的每一句铿锵有力,坚定不移。

当年非典时期,很多人都说他一战成名,但他却说,“我不需要这样的成名方式”。是从小的家庭教育,深深的融入到他的血液里,他敢说,是因为他知道,那是真话,公众有知道真相的权利。

他只要问心无愧

当年的“非典”时期,如果没有钟南山院士的话,可能后果不敢想象。当年关于“非典”的治疗,出现过两种声音:北京的专家表示,“非典”的病原基本可以确定是衣原体;但钟南山却认为,“非典”的根源是一种病毒。

在以信誉为重的医学界,以一己之力对抗多数专家,坚持自己的观点,有几个人能有这样的胆量和气魄呢?

因为一旦失败,他会成为众矢之的。

但当时已经66岁的钟南山,极其勇敢地否定了这个观点。

“当事实和权威不一样的时候,我们当然首先尊重事实,而不是尊重权威。”当时他站在父亲坟前很久,下定决心说真话。

“随后,在国家的支持帮助下,钟南山及其工作伙伴,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救治方法,大大降低了死亡率,明显缩短了病人的治疗时间。

在抗击“非典”的战场上,院士还曾经连续38小时救治患者。这长达38小时的工作,让他第一次高烧带病。

但他并没有因此停止工作或是对外宣布病情,而是选择自己在家中的门口盯了颗钉子挂水。“如果这时候群众知道钟南山病了,大家会慌乱的“。

8天后,身体虚弱的钟南山回到研究所,看到主心骨回来了,大家都很振奋。尽管他连东西都拿不稳,还是让同事帮他穿戴好口罩、大褂、帽子,就往病房冲。

等着他的病人立刻就认出来:“尽管我意识模糊,我知道那是他,我的心在他面前,踏实了下来。”

其实,“行胜于言”。在非典时期的时候,他说,“把最严重的病人送到我这里来”。

讲老实话、做老实人

钟南山从小出生在医学世家。

母亲是广东省肿瘤医院的创始人之一,一辈子待人也温和善良。父亲钟世藩是有名的儿科专家,性子比钟南山更刚烈。

小时候的钟南山很调皮,把午餐费偷偷用来买零食,后来母亲发现了事情的不对,非要到学校问个清楚,无奈之下,他向母亲说出了实情,回到家本来一位父亲会大发雷霆,甚至有可能会打他一顿,父亲却很平静,“南山,你仔细想想,你这么骗我们对吗?”

钟南山回忆道,当时的那几句话,比打他一顿还让他难受和愧疚,这深深的刺激到了他。

他明白,这是父亲在告诉他,“要讲老实话、做老实人”。

父亲话虽少,但是却一直用行动影响着他,直到生命尽头之日,他都在为工作鞠躬尽瘁。

75岁高龄,还患有严重的眼疾,为了保护仅剩的一点视力,更好完成工作,硬是轮流捂着一只眼睛写作,最终著成40万字的《儿科疾病鉴别诊断》。

也正是因为父亲的言传身教,让他敢在2003年,错综错杂的情况下,敢于说出真相。

除了是一名医生之外,他原本是一个运动员。

上世纪60年代,钟南山在当时的全运会中打破400米栏记录,成为全国冠军。当时体队希望他留下,但经过慎重的思考,钟南山认为他的身材不够好,自己的体质达不到世界水平,考虑再三,就这样他放弃了体育生涯,重返医学领域,成为一介医学泰斗。

由于钟老一直坚持锻炼,当许久未在大众面前的他出现后,很多人难以想象,今天的他已经有83岁的高龄了。

鲜为人知的是,1996年,钟南山就已经成为广东省首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正是因为多年兢兢业业的深入研究,才能在非典时期坚持自己的判断,才能有足够的底气,说出事情的真相。

非典之后,他还说过很多话,是吐槽、是纠正,都大快人心!因为他说出了多少人不敢说的话!

敢医敢言

心脏问题不大却被放5个支架

“某医院的一个心脏导管大夫为病人做冠状动脉照影,本来问题不大,但是最后给放了5个支架!”此前,据新华社报道,在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痛批当前一些医院医生不讲医德、违规创收的恶劣行为。钟南山院士的发言无疑是对“过度医疗”的一次深刻揭露。

“以前都是讲需求,现在就发现医改搞了这么多年,看病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如果公立医院不姓公,再多的医保,都会被它吸过去,因为它没有来源。”钟南山继续说道,“为什么现在过度医疗这么多?有些过度医疗的情况,我看了以后都寒心,但有些实际情况是,过度医疗你不做的话,医院怎么活?”

医生只顾埋头开方,绝不抬头看药

钟南山所批评的现象,在全国各地都存在,不仅具有普通性,而且成为明规则。比如患者感冒,查一个血项、开点药就行,但很多医生却让做胸透、拍片子、输液,几块十几钱就治好的病,少则数百元,多则上千元,更骇人的是,有家医院竟收费2万元!最典型的例子是治过敏,河南一位医生只开4片扑尔敏,四分钱就治愈,但一些医生却开一堆新药贵药,动辄几十元上百元。

这样奇葩的例子还很多,据某医院内部人士爆料,有病人便秘,医生开泻药,吃的腹泻了又开止泻药,更要命的是泻药没停又吃上止泻药;还有的药一药两名或多名,医生只顾埋头开方,绝不抬头看药,结果一起下到医嘱里……这样的医生“坐堂”,岂不是活活要把好人弄病,病人弄残?

公立医院追求利润,跟开超市一样

钟南山说,公立医院应该是公益性的,但现在我国公立医院医护人员的收入80%以上是靠医院创收。一些公立医院过度追求利润,跟开超市一样,不断增加连锁机构。一些公立医院院长之间互相攀比营业额,而不是比发展了什么新技术;彼此以创收高低论英雄,而不是看攻克了什么疑难杂症。

“当公立医院对医生的激励来自对病人的收益,当医生与病人之间的关系纯粹变成商家与消费者的关系,那么这种市场化导向必然会对医德形成挑战,一些乱开药、乱检查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钟南山说。

医院逐利,过度医疗就是谋财害命

“当公立医院对医生的激励来自对病人的收益,当医生与病人之间的关系纯粹变成商家与消费者的关系,那么这种市场化导向必然会对医德形成挑战,一些乱开药、乱检查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钟南山说。

靠卖药创收必然导致医院的逐利行为,也必然导致过度医疗,最终必然导致医德缺失或沦丧。这是一个传导效应,一个质变链环,现在的医患纠纷如此之多,其中很大原因与此有关。如果说一味逐利是市场行径,那么过度医疗就是谋财害命。

医院如果总想着创收,就没了创新

钟南山还犀利的指出,在目前的机制下,医院希望病人越多越好,越重越有经济效益,出现过度用药过度医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钟南山认为出现了全国住院量从2005年的7000多万元猛增到了2015年的2.1亿!

钟南山还认为,医院创收还影响到医疗创新。举个例子,某医院胸外科进行麻醉及手术的创新,与传统方法比较起来便宜了许多。但这样医院的收入一下就减少了,医院用于机理医生创新的奖励、工资都随之减少,创新丧失了激励性举措。所以,鼓励医务人员创新,还是需要打破医院、医生需靠创收才能生存的桎梏。

10块钱的药,卖给病人115块钱

对于目前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的改革,钟南山表示,这是降低患者负担的一个手段,但降低药价不能只依靠取消医院加成。

他介绍说,实际上在医院环节,顶多只加15%。他以自己调查过的一款治疗消化系统溃疡的仿制药为例,出厂价格仅仅为10块钱,但经过多级分销之后,卖给病人已经变成了115块钱。他认为,这才是药价虚高的重要因素,应该减少中间环节。

这次疫情,我们应该向钟南山院士致敬,向所有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致敬!

因为你们大公无私、没日没夜的付出,拯救了那么多命悬一线感染的病人。

我们敬畏生命,我们相信科学的力量!

我们相信在春暖花开之际,病毒终将被消灭!

钟南山锻炼身体

这是解放军报原编辑陈先义赞颂钟南山的诗,角度好,比兴有章,读来朗朗上口。

致敬钟南山

文|陈先义

该怎么称谓您呢?

我不愿说您是明星,

因为小娘炮小鲜肉们,

已经消解了它丰厚的内容。

说你是明星,

便歪曲了社会对你的尊敬。

我也不愿说你是学者,

因为太多太多的学者,

大脑已丧失说真话的功能,

面对“人传人”的科学断言,

有的人语无伦次

说话已经模糊不清。

学术的良心,

被论斤作两,

卖给了大腹便便的资本大亨。

我也不愿说你是院士,

因为用院士的称谓,

似乎还描绘不出,

你那泾渭分明,

揉不进沙子的睿智眼睛。

何况有的院士,

视论文超越疫情。

称你院士,

似乎还表达不了,

一个八十四岁高龄的老人,

那铁骨铮铮的钢铁秉性。

你是医生,

可我依然不愿这样称谓,

因为年轻时,

你曾是一名国家运动员,

酷爱绿茵场的田径。

你是一名敢拼的战士,

最喜欢的词汇是冲锋。

思来想去,

我想到了鲁迅先生,

上个世纪初早已为你定名:

那是沉甸甸的四个字,

“民族脊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