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亲子教育亲子游戏

积极推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改革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1-2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通过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可以起到运用市场化改革办法推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的效果。2019年8月17日央行从改变报价方式、丰富期限品种、扩大报价行范围、降低报价频率、新老划断安排等方面,对LPR形成机制进行了改革优化,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迈出重要一步。

2019年8月17日,央行发布公告〔2019〕第15号,决定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进一步推动利率并轨改革。政策出台后,银行新发放贷款的定价参照LPR,改变了传统贷款以基准利率为“锚”的定价方式。在此基础上,2019年12月28日,央行发布公告〔2019〕第30号,进一步推动LPR应用,安排将存量浮动利率贷款的定价基准转化为LPR的相关工作。至此,央行对新增贷款和存量贷款参照LPR定价皆积极部署,预示着未来LPR将全面应用于贷款定价之中。与此同时,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强调“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推动LPR形成机制改革也成为央行通过LPR引导社会融资成本下降的重要抓手。

疏通利率传导机制的关键之举

多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化,我国贷款利率的上下限已经放开,但仍保留贷款基准利率,利率体系存在明显的“双轨制”特征,即货币市场利率的市场化程度较高,基本实现完全由市场决定,央行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引导资金利率变动的效果较好。不同的是,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依据基准利率进行上浮或下调,但基准利率具有较强的刚性,并不易受到资金利率变动影响,导致央行对实际存贷款利率的引导更加需要通过调整基准利率来实现。然而现实情况是,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自2015年10月以来就一直保持在4.35%的水平,这就导致资金市场利率与存贷款市场利率之间存在较强割裂,利率传导机制不通畅。

受“双轨制”影响,即使资金价格下降,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也不易降低。2018年以来央行7次降准,并配合公开市场操作、新作续作MLF等方式投放流动性,市场流动性较为宽松,资金利率明显下行,但贷款基准利率维持不变,实际贷款利率也没有明显下降,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缓解。随着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加,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迫在眉睫,推动利率并轨以疏通利率传导机制成为当务之急。

实际上,LPR早在2013年10月就登上了历史舞台,其可看作是在当时特定背景下,我国贷款利率由管制向市场化改革的过渡安排。2013年7月20日,央行取消贷款利率下限管制,为促进定价基准向市场化平稳过渡,2013年10月起正式实行LPR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但是需要注意的是LPR报价机制存在明显短板。例如,报价行局限于全国性银行,缺少地方性小型银行、外资银行等代表,缺乏对中长期利率水平的考量,市场化程度有限等,导致各报价行仍主要参考贷款基准利率进行报价,LPR的走势基本盯住贷款基准利率,与政策利率联动不强,并没有对现存贷款利率报价机制发挥有效的补充或改进作用,亟待改造升级。因此,本轮LPR形成机制改革,可以看作是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需求驱动下,央行选定LPR作为与政策利率及市场化利率联动更加紧密的贷款利率“锚”,推动贷款利率向市场利率并轨,提升货币政策传导的通畅性。

稳步渐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对于报价方式而言,新的LPR报价由MLF加点的方式形成,LPR与政策利率挂钩,形成“MLF利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