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亲子教育亲子游戏

神的惩罚?宗教虔诚与世界各地区的自然灾害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12-0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世界宗教信仰分布图

据世界价值观调查显示,当今世界,每5人中就有超过4人信仰上帝。但其呈现出两个显著特点:第一,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在中国只有20%的人有宗教信仰,而在阿尔及利亚和巴基斯坦,几乎全体国民都信教;第二,国家内部的差异:在上海只有2%的人信教,而在福建该比例则达到了60%。为什么一些社会有比其他社会更浓厚的宗教气氛?Jeanet Sinding Bentzen(2019)研究发现,无法预知的自然灾害,尤其是地震,是导致上述差异的重要原因。

早期学者如卡尔·马克思、弗洛伊德等认为所有宗教都为处于困境中的个体提供了精神支撑。本文据此提出了宗教应对假设(Religious Coping Hypothesis):通过诸如祷告等宗教活动或仪式,信教者可以降低或控制来自某些无法忍受且难以预知的情况所导致的情绪困扰。如果假设成立,意味着当出现无法预知的负面冲击时,人们会寻求宗教信仰的帮助。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世界上宗教信仰虔诚程度存在如此大的差异。

近年来,有一系列文章分析生活中的不幸事件对宗教信仰的影响,包括失业和离婚、社会流动性下降、降雨波动性、收入冲击和财务危机。作者另辟蹊径,以自然灾害作为生活中负面冲击的决定因素,分析其对宗教信仰的影响。由于自然灾害种类众多,本文主要研究了地震作为自然灾害的影响:因为一方面相较于气象灾害,地震更难以预测;另一方面地震事件不存在内生性,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图1 全球地震区域分布图

如何衡量世界各地个体的虔诚程度?世界价值观调查(World Values Survey)和欧洲价值观调查( European Values Study )提供了重要的数据。两项调查总共进行了5次,包含了1981-2009年间96个国家424,099个个体的数据。调查总共提出了6个问题:第一,神在你的生活中有多重要?第二,你是一个有宗教信仰的人吗?第三,你参与宗教活动的频率如何?第四,信神是否让你感到安慰?第五,你相信神吗?第六,你相信死后有来生吗?六个问题的统计结果如表1。

表1 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在对世界上600多个区域进行初步分析后,本文发现,距离高风险地震区域越近,神的重要性就越高。平均而言,每靠近高风险地震区1000km,该区域的虔诚程度将增加6%。在回归中,如图2所示,作者逐步加入了地理因素(如平均气温、降水变化、海拔、纬度、离海岸的距离等)、个体因素(教育、收入、年龄、年龄的平方、性别、婚姻状况)和区域发展因素(耕地份额、土地质量)进行控制,结果表明自然灾害的作用依然显著;而且这种作用对于大部分宗教都是显著的,包括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印度教。

图2 地震风险与宗教虔诚关系的散点图

此外,地震可能会影响当地的发展,进而影响宗教信仰。这种情况意味着宗教信仰的变化主要是由经济因素导致的。为了从经济因素的影响中分离出心理因素的影响,作者从数据中剔除了地震风险最高的一些地区,回归结果仍然是显著的。

除了基于调查的世界价值观数据,作者还特别分析了Google Search的数据。以美国为例,处于高地震风险地区的人用Google搜索“上帝”、“耶稣”、“祈祷”等词汇的频率更高。

图3 地震与对神的谷歌搜索

作者还进一步考察了其他自然灾害,诸如海啸、火山喷发、热带风暴,结果显示,处于高海啸风险地区的人更加虔诚,且如果某一地区同时遭受地震和海啸的双重影响,其宗教虔诚程度会更高。而火山和热带风暴的影响则不显著,作者认为,前者可能是由于火山喷发的空间较为集中,后者可能是由于其可预测性,两方面原因都使其风险比较容易被规避。这一结果强化了本文结论,即不可预测且难以避免的负面事件会让人变得更加虔诚。

上述分析解释了为什么难以预测的自然灾害发生后会使遭受其影响的个体更加虔诚,但是这种影响具有持久性吗?为了验证这种影响的持久性,在本文的最后,作者构建了第二代移民的数据集,结果发现,父母来自地震风险更高地区的个人会更加虔诚。这说明自然灾害通过代际文化传递,能够长期影响个体的价值观。

本文的贡献在于,证明了宗教应对假设作为主要中介渠道的可靠性,即无法预测的自然灾害,通过影响个体参与宗教活动或仪式的频率,增加了个体的信仰虔诚程度,这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世界各地区宗教信仰程度的差异。质言之,当某一地区无法预知的自然灾害出现的越频繁,附近地区的个体就越虔诚。本文结论也许还能够进一步解释为什么世界上还存在着对信仰虔诚的人。

文献来源: Sinding Bentzen, J. ,2019. Acts of God? Religiosity and natural disasters across subnational world districts. The Economic Journal, 129(622), 2295-2321.

","typetext"}],"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