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孕前准备  生男生女

吴奇隆 离婚走过20年 香港中学校长盼与内地共享发展闺房

  • 来源:互联网
  • |
  • 2017-04-3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中新网上海4月28日电 (记者 路梅)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在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的香港中学校长研习班,也同样迎来了连续举办的第20个年头。为此,培训中心特于28日举办沪港中学校长论坛,以回顾两地基础教育交流的形式,纪念香港回归20周年。

  香港东华三院学务总主任吴奇壎带来了香港中学校长研习班创始人、香港津贴中学议会前主席范锦平发来的贺信。信中回首1995年,范锦平率香港中学校长团拜访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得知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有相关培训课程,羡慕不已,便提出可否让香港的中学校长也前来学习。当时的华东师大党委书记陆炳炎爽快地答应,第一届研习班遂在1997年4月开班,也开启了沪港两地中等教育的交流。

  吴奇壎和香港浸会大学教育学系首席讲师许为天同为第一届研习班学员。回首20年来的变化,许为天说,当年就意识到上海会在内地教育改革中走在前头,加之国家的支持,无论软硬件与人才,都将有迅速的提升。“香港教育界这20年也没有偷懒,既保持了强项,也从上海学校吸取了不少经验。”

4月28日,为纪念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以“共享发展,传承创新”为主题的沪港中学校长论坛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开幕。图为与会的香港中学校长当天下午赴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参观,并与该校师生交换纪念品。 路梅 摄4月28日,为纪念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以“共享发展,传承创新”为主题的沪港中学校长论坛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开幕。图为与会的香港中学校长当天下午赴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参观,并与该校师生交换纪念品。 路梅 摄

  许为天说,香港学习了上海中学的观课文化,20年前香港教室教学一直是教师的秘密,而今几乎所有香港教师都接受了观课及被观课的安排;而教研活动也受上海同行的启发,现时发展为用大数据研究学生的学习和成长;20年前上海也致力课程改革,必修、选修和活动三类课程,令当时的香港校长大受启发,逐渐形成现在香港学校课程的多元化。

  吴奇壎认为,沪港中学校长的交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最初是好奇与探知;随着交流的日益频繁和了解的加深,开始探讨共同的主题,比较学习;如今已进入合作培训师资、研究课堂、组织学生活动的实际操作层面。他希望内地与香港教育界能够拓展更多合作项目,更好为两地社会和国家整体发展培育更多人才。

  作为2017年最新一届的学员,刚刚结束研习课程的香港中学校长们有着更强烈的感受。天主教慈幼会伍少梅中学校长周黎明对于上海进才实验学校的一堂作文课评价颇高。他称赞老师的语文根底深厚,教学方法创新,课堂质量高。并认为上海中学在素质教育方面的探索经验很值得借鉴。

  香港劳工子弟中学校长黄晶榕则喜忧参半。“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对于上海的发展感到自豪。”他说,同时也为香港今天的一些现象感到忧心。他认为,香港当前的政治环境与国情教育不足有关,教育工作者应该勇于担当,带领学生从历史、文化、地理等角度了解祖国,了解“一带一路”,促进身份认同,这对年轻一代、对内地与香港的两地融合、对中华民族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20年来,研习班培养了逾800位香港中学校长、教师,正如范锦平的信中所说,参加过研习班的香港教育界人士,将所学灌注在香港的教育工作中,使香港的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4月28日,为纪念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以“共享发展,传承创新”为主题的沪港中学校长论坛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开幕。与会嘉宾结合最新的教育理念、研究成果及治校经验展开专题报告及讨论。图为论坛现场。 路梅 摄4月28日,为纪念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以“共享发展,传承创新”为主题的沪港中学校长论坛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开幕。与会嘉宾结合最新的教育理念、研究成果及治校经验展开专题报告及讨论。图为论坛现场。 路梅 摄

  香港浸会大学附属学校王锦辉中小学校长陈伟佳指出,校长是校风创建者,学校是社会人才的起点,校长的目光不能只停留在学校和眼前,要面向明天面向未来,要投入社会,关注国家和世界。为了让香港在21世纪人才培育中领先,保持竞争力,校长任重道远,更需有魄力及担当。希望沪港之间未来互动更深化,共享发展,传承创新,为大中华教育发展起示范作用。(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