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孕期分娩  孕期生活

沈磊:家长随口说的这些话,却打消了孩子的积极性!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11-0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标题:沈磊:家长随口说的这些话,却打消了孩子的积极性!

【沈磊专栏】

家长随口说的这些话,却打消了孩子的积极性

原创作者|沈磊(江苏南京市致远初级中学)

本文首发“ 沈磊的班主任手记 ”,原创作者沈磊老师授权校长传媒发布

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离不开家长的认可与鼓励,而家长的认可恰恰是孩子很在乎的动力。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需要家长培养其自信和积极性,到了青春期更需要淡其痕、入其神。然而,家长们有时候因为缺少洞察和敏感性,脱口而出的一些话,却打消了孩子的积极性。

“别浪费时间,快去做作业!”

周末,我根据课本单元话题(DIY做手工)布置了一项实践体验作业:利用周末的亲子时光,为家人做一份手工作品,可以是一道美食一朵纸花、也可以是一件变废为宝的物件、又或者是一张充满心意的卡片……

作业需要达成三个目标:1.明确自己为什么想做这个手工给家人;2.使用单元所学的目标语句写下制作的流程和自己的感受,最终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DIY过程;3. 与家人分享时可直接表达自己对他们的爱。

孩子们积极性很高,他们提出了很多注意事项,还丰富了表现形式,主动提出想通过vlog,电子Poster、PPT制作等方式完成。但他们也有顾虑:他们不好意思向家长主动表达爱,也担心家长觉得没有必要这么做。

我鼓励孩子们尝试,周一来果然给了我很多惊喜:

我特意跟小伙子要来了照片电子稿,用同学们的话说“从没见他这么开心过”,那份纯粹、简单、温暖的快乐,弥足珍贵。

以下视频来源于

沈磊的班主任手记

这些用心制作的过程,是孩子对生活、对家人爱的投射,在充满感情和期待的过程中,用英语表达了制作过程,用多种方式锻炼了信息技能,还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这对学习和成长都是有正向激励作用的。

然而,当我问到孩子们他们的感受时,很多孩子却告诉我,家长说:“别浪费时间!快去写作业。”这句话,在不同的家庭中,惊人的一致。

作业真的只能是“写”吗?除了写作业,我们在家庭生活中没有其他事情吗?孩子出于爱为家人做了手工,不需要情感的回应吗?

为此,我与孩子们进行了对话。

问题1:

“家长支持你的这份作业吗?”

生1:“我家长说,不要浪费时间!”

生2:“我家长说,你做这个浪费时间;但是你把它写成英语,不浪费时间。”

生3:“我家长说,这个作业随便搞一下,我可以帮你。”

生4:“我家长说,摆拍一下就行了。”

(为了不暴露是父亲还是母亲说的,我在这里统一使用“家长”)

问题2:

“你做好送给家长后,得到反馈了吗?

比如感谢、拥抱等行为上的反馈。”

生1:“没有,没说什么。”

生2:“我家长说,你这个做的不好吃。”

生3:“我家长说我浪费了食材,下次不要再做了。”

生4:“我家长很平淡地说了句谢谢,然后我们一起吃(这孩子做的沙拉)。在饭桌上,也没说什么。”

生5:“我的家长说做完了就快去做作业吧。”

只有1个学生说:“我的妈妈很开心,说谢谢我,还抱了我一下。”

问题3:

“那你下次还愿意做吗?”

大部分孩子回答:“不做了”。

至少不想给家长做了。

看着孩子们吐槽的样子,我哭笑不得。孩子的积极性被家长的一句话、一个反应(甚至只需要一个眼神),就打消掉了。我特意为家长们说了“好话”,解释了一下家长们有可能的出发点和想要表达的隐身含义。

但回头望,话真的不能随口说。

上榜率最高的5句打消孩子积极性的话

这绝对不是个别现象,我向孩子们做了一个征集:

“家长有没有什么口头禅,总能让原本很高兴的你一下子就没了积极性?”

让我们看看孩子们写下的家长口头禅,居然这么集中。

Top1:

最高分多少?

班级排名多少?年级排名多少?

这是孩子们提到最多的“随口话”。而且还有具体情境:

1. 我考的好了(比如96),家长就问“最高分多少?”;我考了最高分(比如默写100),家长就问“有几个100啊?”

本来很高兴的,觉得自己发挥的不错,给家长一问,就没了积极性。

2. 老师不公布排名,家长却偏偏问排名;老师若公布排名,立刻又会遭到家长的投诉。孩子夹在中间,被问的烦。

3. 家长总问没法回答的问题。比如分数变化不大(试卷难易程度),家长就问“为什么不进步?”;如果小幅进步,家长就问“为什么进步这么小?”孩子需要的是一起分析,而不是对或错的问答。

Top2:

快去写作业

这也是个万能句。吃完饭“快去写作业”,看电视“快去写作业”,玩手机“快去写作”,参与家里的卫生打扫“快去写作业”……

作业写完了,家长也会有疑问“你真的写完了?”、“你认真写了吗?”、“课外班的作业也写完了?”……

孩子对所有事情的热情都被一句“快去写作业”打消了。

Top3:

你看看XXX

这是我们最熟悉的话。别人家的孩子系列,让自己的孩子永远站在被比较的下端。可在我们学校,最提倡的是和自己比,和自己设定的目标比,和自己制定的行动计划比,和自己的反思空间比。

还有一种情况,家长居然把自家的老大和二娃比。你看看XXX,老大被弄得很没有面子。

Top4:

我们都是为你好!

上课外班,是为你好;限制交友,是为你好;快去做作业是为你好……似乎“为你好”成了一切行为的出发点。

我们绝对相信家长的做法是出于为孩子好,可是孩子需要什么样的好,孩子的成长有怎样的规律,孩子有什么样的未来发展方向,这些都是在“为你好”之前不得不思考的。

Top5:

干完……再干……;

放松完,就去干……

孩子的所有计划被家长安排的好好的:做完作业做课外;放学之后去课外班;搞完基础搞拓展……有孩子告诉我,他们除了周末是满的,连周一到周五期间都会有一些课外课程或练习题。

长期处于“被安排”下的孩子,又怎能培养出自主意识和行为呢?

这些话,

打消的不仅是积极性,

更是多种能力

缺少独立的意识。没有自主的时间和空间,满满的行程遏制了孩子的独立性,凡事交给父母安排,自己被动接受。接受的时候,不快乐;不接受的时候,就逆反。久而久之,也就没了热情,没了期待。

缺少成功的体验。一个孩子告诉我,他给妈妈做了一个纸质的文件袋。他说他以前做过一次,所以知道自己会做(这是以往成功的体验)。这次做完后,他觉得自己比以前做得更好了,在纸张的选择和胶合处处理得更恰当(这就是新的成功体验)。有成功体验感的孩子,才会更加自信,敢于尝试。

缺少创新的机会。不断的尝试是基于经验和假设,在完成的过程中会生发出很多新的灵感,以此验证之前的假设是否真实、可达成。不给孩子动手的机会,仅靠做题应试,到了新的情境(更复杂、更综合),孩子就没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缺少承担责任的行动。在家庭角色中,初中的孩子应该可以参与家庭民主生活了。比如家里添置家具时,孩子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尝试分配家里的劳动岗位,评价家庭成员对家的贡献度等。这些能力不仅在于选择和行动,更意味着承担责任。作为家庭的一份子,孩子在参与家庭生活中逐渐感受到自己力量的增大和对家庭责任的承担。

家长说出这些话绝不是不爱孩子,但却忽略了孩子的成长可塑性。久而久之就真的会约束孩子的发展潜力,好像剪掉了孩子的翅膀却让孩子飞翔一样。

换一些口头禅,变干预为参与,参与孩子的成长,激励孩子的成长。哪些话管用呢?我们下一篇继续。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