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孕期分娩  孕期生活

杨林柯:普通教师如何做到“诗意栖居”?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9-1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标题:杨林柯:普通教师如何做到“诗意栖居”?

【杨林柯专栏】

普通教师如何做到“诗意栖居”?

原创作者|杨林柯(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语文高级教师)

本文为杨林柯老师原创,首发杨林柯老师微信公众号“柯语-ID:yanglinke029”,校长传媒获得原创作者授权发布

“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的栖居在这片大地上。”这是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名句,它像“桃花源”“瓦尔登湖”或“森男”“森女”一样,越来越成为焦虑的现代人对抗工业文明、追求简单生活的精神符号。

面对当今主流教育越来越呈现出的大工业体系与借尸还魂的后科举制合二为一的现状,普通教师如何做到“诗意栖居”?

首先要认识人。

这个“人”包括教师,也包括学生。教师首先是人,其次才是教师;学生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学生。这个逻辑不能颠倒。

同时要认识到:人不是一堆肉,而是灵肉二合一。教育不是为了这一堆肉,而是为了里面那个“灵”。这个“灵”是生命的核心,也是精神之灯,它孤独地行走,艰难地成长,并寻找家园。所以灌输知识并不一定能使这个“灵”有良好的发育,有时甚至会导致知识短路、心灵通道堵塞,导致学生的大脑是满的,心灵是空的,使教育价值出现“负增长”。

从未来社会需求而言,教育不是培养知识工具,而是为一个未知的社会培养人。要思考“人的教育”就得认识人,研究人。要认识人既要靠自己的教育生活实践,同时需要大量的阅读。文、史、哲以及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方面的书都需要读一些,努力让自己变成一个“杂家”,有比较开阔的精神视野。

只懂“教育”的人可能成不了教育的行家里手,仅靠认真投入、热情细致的工作而不认识人,不思考人、不关心人是难以成为合格的教育者的。

其次,要超越应试逻辑下的群体评价。

教育是面对一个个不同的人,也最终要使每一个人长成自己本来的样子。而分数评价逼迫教师去“求同”,淡化甚至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容易抹杀教育的价值理性,过分强调工具理性,也容易让教育变得面目可憎。

事实上,群体评价是一种“伪评价”,它只看到分数而没有看到分数后面那个活生生的人。

第三,要把教育当成一种“志业”。

职业,仅仅是一碗饭,而志业则需要把自己的灵魂放进去,把自己的信仰寄放在里面,在教育中找到生命的快乐,得到精神的安宁,虽然有时候免不了纠结与挣扎,甚至会产生一种逃离的想法,但依然把生命的根须牢牢地扎在大地深处,在教育生活中寻找回家的路,明白自己存在的意义。

第四,要对“主流”和功名利禄保持警惕。

主流不一定代表价值和方向,也不一定代表“正确”,而功名利禄表面是鼓励,其实不过是 “收编”。一个真正的教师永远比他的荣誉要可爱;而且,人不是货物,总让别人定价评级就容易丧失尊严。

一个教师只能活在自己的教育生活里,而不是活在外界派发的标签里。教师要明白:体制的评价永远不如良心的评价来得真实,一个人的内在的镜子永远比外界的镜子要更靠谱。

当然,要超越外界的诱惑比较难,我想,只要常想宇宙空间的大尺度事物,想到生命的短暂,想到人有一天会离开这个世界,才会更加热爱生命本身,也就更容易看得开。

这考验心力,也考验智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截止阀和闸阀的区别
  • 编辑:马可
  • 相关文章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