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孕期分娩  孕期生活

痛心!4名初中生溺水身亡!暑假孩子溺水事故频发,这些防溺水视频和急救知识一起学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7-3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标题:痛心!4名初中生溺水身亡!暑假孩子溺水事故频发,这些防溺水视频和急救知识一起学

7月25日消息,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阿荣旗政府获悉,当地6名初中毕业生24日溺水,经过20多小时的救援打捞, 最终确定4人死亡。

据现场救援人员介绍,24日15时50分,阿荣旗公安局110接到报警:有6名初中学生溺水。接警后,民警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当场救出两名学生。现场共出动公安民警、消防、医护等救援人员80余人,派出3艘橡皮艇对周边水域持续打捞,并聘请专业救援队抵达现场,通过声呐探测进行水下搜索。

此前报道 视频来源:广东台触电新闻

截至25日13时34分,最后一名遇难学生被打捞上岸,以上4人打捞上岸后经120急救中心鉴定均无生命体征。目前,相关部门已成立4个工作组,一对一做好遇难学生的善后工作。

老师、警察来同框 防溺水“六不”学起来

△@微言教育联合@中国警察网共同发起#防溺水安全课#话题活动。视频出镜人为: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师王静、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新闻中心民警汤彦杰

防溺水三句半

△河南省教育厅提供

情境教育防溺水

△江西省教育厅提供

看了这么多视频

相信大家对防溺水已经有了不少心得

下面我们再一起看一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急诊科王科科医生

系统地讲解防溺水小知识吧

提到溺水,很多人自然联想到溺水者在水中惊慌失措、疯狂拍打水面的情景。除了拍水外,溺水者还会有哪些表现?若出现以下这几个表现, 可能提示有人溺水了:

为什么有人溺水时是安静地站着呢?

溺水的时候,人体的肌肉变得僵硬,并且大脑会处于半昏迷状态,无法呼救,所以,溺水者很安静;另外,由于人体的密度和水的密度差不多, 人在水中是处于悬浮的状态,溺水者看上去像站着

但如果溺水时间过长,患者会出现昏迷、心跳停止、甚至失去生命体征,就会漂浮在水面上,以仰卧位或俯卧位在水面上漂浮不动。

对溺水者急救 “控水法”可取吗?

网上广为流传一张经典的溺水抢救照片,一个溺水的孩子被大人倒背着,一路奔跑,这种方法试图通过倒立将溺水者肺部的水排出,所谓的“控水法”。但其实,这个方法是错误的。

老百姓误以为溺水者在水中误服了大量的水,而导致心脏呼吸骤停,其实并非这样,相反,多数溺水者呼吸道内仅有少量的水,少部分人甚至几乎没有水。

溺水者的生命受到威胁主要是因为缺氧,溺水者如果没有及时获救,缺氧就一直加重,低氧血症会迅速导致意识丧失和呼吸停止。

对溺水者急救的正确方法是?

把溺水者救上岸之后,

我们应该怎么做?

溺水者还有呼吸

我们要立刻判断其生命体征,用力拍打溺水者的肩膀,大声呼喊:你听得到么?如果溺水者还有呼吸,意识清醒,可以给他盖上毛巾保暖,并观察是否有其他不适,再到医院进一步检查。

溺水者昏迷

如果溺水者已陷入昏迷,没有呼吸和心跳,我们要立即拨打120并进行人工呼吸及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A-B-C救援三个步骤↓

1.开放气道

A指的是Airway,即气道,是指心肺复苏中开放气道的步骤。首先,将患者的头侧向一边,用手指抠出口腔内的异物,然后头复位,使用仰头抬颌法,将手掌放在患者的额头上,然后轻轻将头部向后倾斜,并用另一只手轻轻向前托起下巴,打开气道,保证气道通畅。

用手指抠出口腔内的异物

头复位,仰头抬颌

2.人工呼吸

B指的是Breathing,即呼吸,对溺水者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将患者鼻孔捏紧,用自己的嘴巴完全包住患者口唇,往里吹气,持续1秒钟并观察胸廓是否抬起。

将患者鼻孔捏紧

往里吹气,并观察胸廓是否抬起

3.人工循环

C,指的是Circulation,即循环,是通过胸外按压的方式进行人工循环的支持。

成人胸外按压的方法

找到两乳头连线的中间点,将一只手的手掌心放在上面,另一只手放在第一只手的上,手指交叉扣紧,保持肘关节伸直,用身体的力量快速向下按压, 按压深度成人为5-6厘米。

婴儿胸外按压的方法

可以使用双手环抱胸廓,两拇指按压,或者一手的中指和环指两指按压;儿童可使用单掌按压。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每次按压时间约0.5到0.6秒。婴儿和儿童按压深度为胸廓的1/3,约4-5厘米。

手指交叉扣紧,保持肘关节伸直,快速向下按压

如何预防溺水?

除了掌握溺水急救的方法,家长们还要告诉孩子一些注意事项,预防溺水:

1.要有安全防范的意识,未成年人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要有家长的陪同才能去游泳,溺水发生在一瞬间,如果没有人看护去游泳会发生严重的后果。

2.选择正规的游泳场所,不要到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宜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

3.游泳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待适应水温才下水;游泳过程中,突然身体不适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来源 | 新华社、微言教育。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