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孕期分娩  胎儿发育

“五老志愿者”冯万治:不忘我初心 乐为下一代奉献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10-2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冯万治和孩子们在一起

  人物名片:

  冯万治,男,汉族,71岁,中共党员,遂宁市射洪关工委执行主任,第七届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评选候选人,从事关工委工作6年。2013年底,接任射洪关工委执行主任后他全身心投入关心下一代事业,不断强化基层组织,完善工作机制,创新“三居+三个平台”的关爱模式,倾情奉献下一代,实现了射洪关心下一代工作跨越发展。

冯万治为孩子讲孝德

  四川新闻网成都10月19日讯(记者 胡旭阳 实习生 聂莹 摄影报道)10月的射洪,秋高气爽。一走入遂宁市射洪太和镇第一小学,孩子们稚气的声音便远远传来。“冯爷爷,你看看我捏的老虎”“冯爷爷,给你看兔子!”“不,冯爷爷,看我的!”一间泥塑教室内,一位老人被孩子们簇拥起来,争抢着要给老人看自己捏的泥人。这位在孩子堆儿里笑开了花的老人,便是遂宁市射洪关工委执行主任冯万治。

  “我和孩子们很熟,这几年我们关工委经常在学校里举办各种活动,孩子们每次见到我们也很热情。”孩子拉着冯万治的手亲切的喊着,冯万治的脸上也洋溢出幸福的微笑。面前的这位老人,6年来潜心关心下一代工作,在关爱的道路上,他从不落下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

  被问及这样做的原因,冯万治说:“我在村小读书的那几年里,我的启蒙老师马甫坤老师对我非常关心,让我萌发了想同他一样做一位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人民教师的想法。”冯万治对记者讲道,“之所以退休后还继续在关工委工作,也是因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我有责任、有义务竭心尽力去干好它。”

孩子们给冯万治展示自己的泥人

  勇挑重担足迹遍布射洪

  “一开始,接手射洪关工委工作的时候,我的家人还持反对态度。”冯万治回忆到最初,“不仅是我的家人,老朋友们也对我说‘退休了,就该享享清福,不用这么累。’”然而,作为一名老党员,那时的他并没有打退堂鼓,而是顶着压力,一边做着家人的思想工作,一边投身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

  为了尽快熟悉业务,冯万治先后深入乡镇、街道、村、社区、学校、企业调研,足迹几乎遍布射洪;同时,为了增强队伍活力,他多方动员了一大批刚退休的老同志加入关工队伍,也积极推进射洪关工委的班子成员年轻化,组建了5个关工委工作指导组。

  在人员的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后,冯万治开始致力于解决基层关工委经费不足的问题。通过他多方奔走、积极呼吁,射洪党委政府对关工委工作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了更大的支持。与此同时,他带领着关工委的同事们不畏酷暑严寒,多次奔波于成都、德阳、贵州、昆明等地,深入30多家企业,宣传关爱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8月,遂宁市关心下一代基金会射洪工作站正式成立。

  五年来,基金工作站募集关爱基金549万元,坚持“不动本金,只用增值部分”的原则,多次牵头与相关部门、爱心企业协办公益,共襄善举。聚焦贫困家庭青少年,深度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积极实施六一留守儿童慰问、金秋助贫困学子圆大学梦、暖冬帮扶困境青少年、救助重病儿童等关爱项目,惠及贫困青少年4950余名。

  建设“三居三平台”延伸关爱触角

  “如果用比喻的手法,‘三居’关爱工作小组就像是毛渠的最后一公里,修好也就连通了关爱的最后一公里。”

  提起“三居三平台”,冯万治的言语里难掩自豪。为了扩大组织覆盖面,他依托“党建带关建”,巩固发展基层关工委1058个,“三居”关工小组5813个,射洪参与关工工作的五老志愿者3.3万余人。他创新建立“三居+三个平台”的关爱工作模式,在城乡居民小组、居民花园、居民院落里,建立起关工组织。“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就地就近组织大批老同志参加关工小组,大家面对面、点对点地做关心青少年工作,不仅接地气,同时关爱成效也非常明显。”

  除去“三居”关工小组,冯万治还组织搭建了“贫困青少年帮扶平台”、“重点青少年帮教平台”以及“主题教育活动平台”。在帮助贫困青少年的同时,对于误入歧途的青少年们进行引导教育,还在射洪开展孝德主题教育,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对青少年们进行教育和熏陶。

  “你们看看,他现在已经光荣入伍了。”冯万治对记者展示手机里一张军人的照片,照片中的人是太兴乡的小文,“他母亲出走,父亲在外打工多年没有回家。多年来,小文只能与爷爷奶奶生活,已经是事实孤儿。这就导致了他心理自卑,性格孤僻,一度厌学逃学。”在了解到小文的情况后,冯万治表示:“我们不能让他就这样消沉下去,一定要帮助他走上正确的道路。”

  冯万治和关工委同事一边与小文聊天,帮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另一边与学校老师多方面沟通联系,帮助小文找到适合的人生道路。通过重点青少年帮教平台的努力,“他不仅成长为‘四川省美德少年’,现在还是一名优秀的军人。”

  此外,冯万治还发动五老文艺爱好者用艺术的形式传播美德爱心精神文化。这支志愿者队伍冒着烈日,顶着寒风,进社区、进农家、进企业、进学校,把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艺术地展示在观众面前,成功打造《托起明天的梦》《孝行天下德惠子孙》《贯彻十九大精神打好脱贫攻坚战》三台独具地方特色全方位反映关工工作的大型文艺节目,演遍射洪城乡、学校,赢得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和高度赞扬。

  六年来,冯万治从未停下自己的脚步,不计报酬,甘献余热。有朋友关心他说:“七十开外的人了,何必还忙着,好好耍,享清福吧。”但冯万治说,“每当想起马甫坤老师病逝前的那句‘我教了一辈子书,很平凡,很清苦,但我不后悔,值!’我的心脏就会砰砰跳动。而我的初心则告诉我,生命犹存,关心下一代的使命就还在。”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