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母婴营养饮食

血液病/恶性肿瘤侵袭性真菌病最新诊疗指南发布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9-1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标题:血液病/恶性肿瘤侵袭性真菌病最新诊疗指南发布

真菌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生物,大部分时候是与人和平共处的。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下,有一些真菌会袭击人体,导致一些器官的损伤,形成一些疾病以及器官的损伤。侵袭性真菌病(IFD)是指真菌侵入人体,在组织、器官或血液中生长、繁殖并导致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的感染性疾病。近年来,随着造血干细胞移植、实体器官移植、肿瘤化疗、广谱抗生素等治疗手段运用的增加,患病率也呈逐年攀升态势。

近日,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正式发布《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六次修订版)》在指南中,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基于近年来IFD一些新的研究数据和变化,参照欧美等相关指南,对我国原有IFD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进行了再次修订。

第六版指南具有“中国特色”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所长、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亚太血液联盟委员会主任黄晓军教授表示,第六版的发布目的,首先是使得诊疗水平能够达到一定的同质化,让普通的医生或者基层的医院在最快的速度达到和大部分专家接近的水平。第二,任何一个学术领域都会有很多新的东西出现,所以要及时更新。第六版实际上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延续,是为了跟上时代的变化。除借鉴国外指南外,也将目前国内的临床证据加了进去,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标准与指南。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吴德沛教授表示,近年来,血液肿瘤领域出现了很多新治疗手段(如靶向治疗等),无形中增加了IFD的感染几率,此版除增加此类病人列为高危群体外,在诊断手段、体外药敏试验、治疗性药物浓度监测上做出了新的调整,根据中国自己的数据和实际情况,提出适合中国的标准指南。

侵袭性真菌感染确诊率低

侵袭性真菌病的高危人群主要集中在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中,根据国内前瞻性、多中心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在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中,确诊或临床诊断为侵袭性真菌病的发生率为2.1%,在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中,确诊和临床诊断为侵袭性真菌病的发生率为7.7%,而近年来发现,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应用也会导致侵袭性真菌病的风险增高。

侵袭性真菌病的管理,是一个从预防到治疗的全链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诊断发挥着重大作用。黄晓军教授表示,目前侵袭性真菌感染最大的困难是找病原菌,在实际临床当中,大部分病人达不到确诊的级别,因此,找到一定的IFD的证据成为驱动治疗的关键。

一旦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的效果和费用代价是非常大的,因此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对于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病人、脏器移植的病人等“高危”病人最好提前进行预防性用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副主任医师孙于谦指出,在还没有发生侵袭性真菌病之前,就用一些抗真菌的药物,能够有效的降低之后的发生几率,患者的生存率也将得到提高。

巨细胞病毒严重危害移植患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骨髓移植病区主任胡炯提醒,除了侵袭性真菌,还应关注巨细胞病毒,它也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非常常见的一个病毒性感染的并发症。

孙于谦介绍,健康人在5岁之前其实都感染过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大部分人并没有症状,只有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下,巨细胞病毒会再次被激活给患者带来危害。现在巨细胞病毒是移植中最常见的感染并发症之一,也是移植医生日常要处理的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常见的由巨细胞病毒引起的疾病包括肺炎、肠炎、肝炎、脑炎、视网膜炎等,发病时病情急、进展快,如果处理不慎很可能会危及生命。在移植过程中,巨细胞病毒发作除了导致生存率的下降外,治疗巨细胞病毒的药物与其他药物的合用,还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和严重的副作用。

“巨细胞病毒相关并发症曾是干细胞移植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吴德沛表示,现在患者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前都要通过各种手段消除或抑制巨细胞病毒。而专门用于预防病毒激活的药物目前仍然还没进入中国。专家呼吁国家纳入预防效果好、价格更优惠、副作用更小的预防用药,从而造福患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云念霍霆琛免费阅读
  • 编辑:马可
  • 相关文章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